第133章 柱哥:能干!(求月票)(1 / 1)

第135章 柱哥:能干!(求月票)

「6小时工作制,加班费还给足,华哥,这……」

左宏宇放下手机,仍一脸难以置信,看向曹达华。

他觉得陈延森开的工资太高,大大增加了人力成本支出。

「他的狐狸淘,从成立起就是6小时工作制,本以为是因为成员都是大学生的缘故,现在来看,原来他早有谋划。」

曹达华坐在坐椅子,语气平淡地说。

他创过业丶当过厂长,接受过不错的教育,却从未想过改变普通工人的工作时长和工资制度。

深城市场行情是多少,当年他就给工人开多少钱工资。

流水线上被压断的无数根手指,也没让他有太多触动。

这一刻,曹达华突然愧疚起来,自己活了几十年,竟不如一个十九岁的孩子。

角落里的周金陵,脸色也骤然改变。

以前他当老板,只想着用最低的工资,创造更高的产能。

工人操作失误被设备压断手指丶胳膊,他就骂骂咧咧赔几万块,让中介把人赶走。

如今自己成了一线工人,才意识到当初给欧瀚手机工厂制定的底薪和加班规则,到底有多黑心。

他不太理解陈延森的做法,甚至觉得对方有点傻,可心里却是暖乎乎的。

也许自己今天一无所有,就是造孽太多。

周金陵脑海里,猛地浮现出那个被压断两根手指的男孩,还不到十八岁。

当年他来深城闯荡,也是差不多的年纪,他记得,当时扔给那男孩三万块,就连夜把人赶出了工厂。

「他是老板,自然听他的。」欧瀚原人事经理张静耸了耸肩,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说话间,还瞥了周金陵一眼。

她不禁感慨,人生真是大起大落,半年前周金陵还是身家数亿的大老板,现在却只能在橙子科技打螺丝。

四人达成一致,便开启了招聘工作。

张静身为人事经理,手头除了中介,还有不少工人的联系方式。

她刚联系了几人,橙子科技在港城招工的信息,就传遍了华强北和整个中沙村科技园。

底薪1980元,实行6小时工作制,双休,超过6小时的部分,工作日每小时加工费22.5元,周末每小时30元,节假日每小时45元。

包住宿,每月还有300元餐补,缴纳五险一金。

消息一出,超九成的流水线工人都觉得是骗局。

他们在深城打工多年,就没见过这种招工待遇。

因为这年头,很多工厂三险一金都不给工人交,更别说五险一金了。

「张经理,我听说你去了一家新公司,加班费按劳动法给,真的假的?」

原先在欧瀚工作过的同事,纷纷联系张静,打听消息真假。

张静一一给到肯定的答覆,本以为直聘招工麻烦的她,结果连一场劳务市场都没跑,就接到了300多通电话。

这些工人大多拖家带口,夫妻丶兄弟丶姐妹,都是华强北的熟练工,打螺丝很在行。

装配丶测试丶包装丶质检和管理人员都有。

第二天,中沙科技园门口排起长队。

黑压压一群,足以两三百个人,推着行李箱,拎着被褥,水桶里装着洗漱用品和凉席。

张静坐在A3区门口,旁边有人事专员协助做信息登记,队伍中还有几个维持秩序的,都是欧瀚原来的生产经理和车间主任。

「张经理,这加班费真能如实发吗?」

一个正在登记身份证信息的工人,满脸怀疑,反覆追问。

「橙子科技老板是狐狸淘的创始人,身家一百多亿,还能差你这点加班费?」

张静撇撇嘴,没好气地怼道。

她在华强北混了七八年,太了解这些流水线普工的性子了。

你态度温和,他们就敢得寸进尺;你态度强硬,他们反倒不敢招惹。

果不其然,听到张静这嫌弃的语气,工人们不但没生气,反而咧嘴笑,直说自己找到了神仙工厂。

至于狐狸淘是什麽不重要,他们就听到了关键的一句,老板身家百亿,不缺钱。

「那我能一天加16小时班不?」

人群中,一个半大孩子问道,他看着不到18岁,却已在华强北的手机工厂干了三年多,辗转过好几个厂子,心眼活,胆子大,工友都叫他『柱哥』。

「想死走远一点!橙子科技对加班时长有严格规定,工作日最多4小时丶周末和节庆日最多8小时。」

张静皱着眉,冷哼一声,冲着『柱哥』骂道。

一天加16小时班,再算上原来的8小时,这哪是来打工的,分明是来找死的。

「哈哈哈……」

人群哄笑,大家想赚钱,可也没人真想一天加16小时班。

『柱哥』脑子不笨,就是不爱读书,辍学早,他粗略一算,一个月起码5000-6000元,别的厂子累死累活才4000元出头。

「能干!」

挨了骂的柱哥咧嘴憨笑,心里踏实了,把水桶抓得更紧了。

张静骂完后,又给这些人普及了五险一金的重要性。

听说每月要扣除300多,排队进厂的工人们,立马不乐意了,吵着问能不能不交。

倒不是他们没远见,而是在2011年的环境下,很多人连当下都顾不过来,哪会去想几十年后的事。

「不想交就走,这是橙子科技的规定。」

张静沉着脸说。

眼看商量无果,人群里几个闹事的也没了声响,乖乖地排着队伍。

至于走?

他们又不傻,在橙子科技随便乾乾,一个月到手都有四五千。

傻子才走!

橙子科技的招工待遇,经过口口相传,很快在福田区都有了知名度。

很多老板在听说后,不屑地骂了一句:「痴线!」

在他们看来,给工人主动涨薪,这不是蠢又是什麽?

不过,据说橙子只招几百人,对他们影响不大,倒也没人上门找茬。

一周后。

陈延森接到曹达华的汇报电话,说是第一批600多名员工已招齐。

曹达华询问要不要接点代工订单,顺便把设备调试一下,毕竟这麽多人等着开工呢。

「可以,只接2个月内的订单。」

陈延森特意叮嘱道。

「放心,我能处理好。」曹达华似乎找回了几年前的创业激情,笑着保证道。

陈延森应了一声,也没问曹达华什麽时候回来,反正唐青山又派了新的创业园指导老师。

两人说完便挂了电话。

深城的手机工厂也算初步筹备完成了,但工厂的财务核算和资金管理需要纳入到森联资本的统一管理体系,避免资金滥用和财务风险。

曹达华和左宏宇或许值得信任,但人心易变,谁也没法保证永远不变。

陈延森凭什麽毫无保留地信任他们?

从管理机制入手,杜绝潜在风险,才是正确做法。

陈延森走出办公楼,他的车停在一楼,上车后,向着虚院驶去。

这半个月,他还真找回了点打卡上班的感觉,偶尔去一趟创业园,跟几个组长开早会,其他大部分时间,都待在朱仙庄科技园。

推进橙子手机的工业与硬体设计工作。

目前只确定了手机的尺寸丶外观形状等信息,从而方便左宏宇去找供应商沟通,筛选合适的手机屏幕丶电池等。

十五分钟后。

陈延森回到创业园,刚把车子停好,便看见一个熟悉的背影,站在一楼,正在跟宋允澄交谈。

「他怎麽来了?」

陈延森疑惑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