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诺奖真的一点都不重要(1 / 1)

第105章 诺奖真的一点都不重要

「什麽?我?」

在红石基地工作的林燃实在不想又被这种琐事给打断。

千里迢迢跑到日内瓦去。

而且还是被苏俄点名。

这可不是什麽好事。

上回没出意外,不代表这回不会出意外。

「没错,他们点名要求你要参加,哪怕我参加都不行。估计是科罗廖夫或者其他人的主意。」林登詹森道。

对方接着说:「因为他们的要求很突兀,所以我们也向他们提出了类似的要求,我们要求要让华国代表团在中间调停。

另外这次谈判不仅仅会讨论热线问题,另外还要对最近的柏林危机调停。」

林燃已经没心思听别的了,他知道华国一定会去。

都不提当下这个时间点了,无论什麽时间点,这样的调停,华国都会派人去参加。

林燃之所以只给了算法,因为给其他东西,透过管道传回华国,中间风险重重。

如果是华国代表团亲自来,那又不一样了。

不过在电话里林燃不动声色,「我服从白宫方面的安排,希望能够为世界和平做出一份贡献。」

林登·詹森听完后说:「好,那就这样,我们接着和那边沟通。

你随时做好准备,有确切消息后我们第一时间通知你。」

由于柏林的危机进一步蔓延。

双方都认识到热线的必要性,将派代表团前往日内瓦进行谈判,同时由华国方面作为中立方进行调停,不仅仅包括「热线」,同时包括了柏林危机。

「如果达格没有去世,那我们也不至于在这里争论。

本身就是因为达格去世带来的争议。

颁发给达格也是违反了诺贝尔的传统,颁发给伦道夫·林也是违反了诺贝尔奖的传统。

那为什麽我们不能颁发给伦道夫·林?激励他在世界和平上做出更卓越贡献呢?

难不成就因为阿尔弗雷德·诺贝尔先生不喜欢数学家的可笑传言吗?」卡尔愤愤不平道。

奥斯陆市市中心的亨利克·易卜生街51号,挪威诺贝尔奖研究所里,类似的争吵从9月林燃提出「热线」这一概念后就已经开始了。

每个诺贝尔奖各有一个诺贝尔奖委员会负责,其他的委员会都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只有和平奖是由挪威的委员会决定。

而且挪威的委员会五名成员全部由挪威议会任命,都是议会议员。

所以为什麽诺贝尔和平奖含金量不足,就在于此,评奖的委员会本身就和政治高度关联,颁发出来的奖项又怎麽可能和政治无关呢。

「颁发给哈马舍尔德好歹有例可循,颁发给伦道夫那就太突兀了。

我不反对颁发给伦道夫,我们甚至今天就能够决定把明年的诺奖颁发给伦道夫。

但在这个时间点,颁发给伦道夫实在太过于不同寻常了。」

在座五位委员中,四位都赞同颁发给伦道夫·林,只有主席冈纳尔·扬仍然坚持要颁发给哈马舍尔德。

「哈马舍尔德不幸在上个月因飞机失事而去世,虽说诺贝尔委员会有追授的过往案例在,但那都是1931年时候的事了。

30年前的传统,未免有点太古老了。

加上伦道夫提出的热线概念,以及推动白宫和克里姆林宫在日内瓦的谈判,这都体现了他在和平上做出的卓越贡献。」卡尔锲而不舍道。

冈纳尔说:「这是对诺奖公信力的破坏。」

另一位委员汉森,他除了政治家外还是律师,在法律和国际事务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

「冈纳尔,我知道你在担心什麽。

你都追溯到30年前1931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追授给死去的埃里克了,为什麽不再原教旨主义一点?

诺贝尔先生的遗嘱从未说过禁止我们自选获奖者。

本身因为极端事件,某人突然做出重大贡献且未被提名,我们是可以通过内部特殊会议来调整规则的。

只需要我们一致同意然后再经过诺贝尔基金会的批准就行,这个程序并不复杂。

反而如果不颁发给伦道夫才奇怪。

尤其要是对方这一次成功调停了柏林危机,建立了白宫到克里姆林宫的直接沟通管道。

我们不颁发给他那就有点不合适了。」

其实还是林燃提出热线这一概念提出的太晚了。

因为61年的诺奖,一般60年年底开始提名,然后61年10月公布。

林燃60年底还在哥伦比亚大学做数学教授呢,和诺贝尔和平奖八竿子打不着。

挪威诺奖委员会想说早就收到了阿美莉卡方面的提名怎麽都说不过去。

「那未来万一又有类似重大紧急事件呢?难不成我们每次都临时改人?」冈纳尔不同意也不仅仅是因为公信力,还有担心权力被剥夺的考虑,每次都临时改人,然后诺奖基金会投票决定。

那挪威诺奖委员会的权力会被极大程度的剥夺。

本身现在每个诺贝尔奖各有一个委员会负责,总共有五个。

其中除和平奖外的四个奖,对应的诺贝尔委员会都只能提出建议,不能最终决定。

物理学奖丶化学奖和文学奖的得主需要由整个学院决定,生理或医学奖则由学院的50人大会决定。

只有诺贝尔和平奖是特殊的,挪威自己就能决定。

这次这样搞,不就等于挪威诺奖委员会的独特性不复存在了吗。

「类似的事情应该不太可能有下次了。

再者我们这次变了之后下次再打补丁不允许不就好了。」卡尔说。

主要还是因为196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太特殊了,原本定下来的得奖者在公布前一个月因飞机失事而死亡,林燃又太过于特殊,天天不在太空竞赛版面出现,天天在国际政治版面出现。

最后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妥协,决定要颁发给林燃,还是因为柏林发生了坦克对峙。

在柏林的查理检查站,东德试图限制西方外交官进入东柏林,阿美莉卡通过坦克护送人员表示抗议,随后苏俄方面也派部署坦克。

双方仅仅相隔数百米,对峙时间足足有16个小时之久。

冲突的进一步发展,导致挪威议会觉得他们应该要把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林燃,以表示对欧洲和平的呼吁。

「日内瓦谈判:阿美莉卡和苏俄将就热线进行磋商,应对柏林危机

(日内瓦,1961年11月)随着柏林危机继续为欧洲投下阴影,阿美莉卡和苏俄即将在日内瓦举行谈判,商讨建立从克里姆林宫到白宫的直接沟通热线。

这一由白宫高级官僚伦道夫·林提出的史无前例举措旨在避免因误解或误判而在全球紧张局势加剧时引发核冲突。

1961年,围绕柏林的紧张局势达到危险顶峰,欧洲成为全球焦点。苏俄的尼基塔要求西方国家撤出西柏林,而阿美莉卡总统甘乃迪坚决承诺捍卫该市的自由。

为表达支持,阿美莉卡副总统林登·詹森于8月19日访问西柏林,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凸显了阿美莉卡对其盟友的坚定立场。

在这一动荡背景下,日内瓦谈判成为超级大国间罕见的务实之举,双方寻求建立危机管理机制,以防局势失控。

谈判的核心是提议中的热线和当下柏林的紧张局势。这一直接沟通渠道旨在为两国领导人提供迅速可靠的对话方式。该倡议源于伦道夫·林在接受BBC专访时的提议。

柏林对峙加剧数月来的互不信任,这次双方谈判的成行反映了双方对核时代误判可能导致灾难性后果的共同认识。

根据白宫方面最新消息,阿美莉卡代表团由副总统林登·詹森率领,热线概念的缔造者伦道夫·林也将随行。

苏俄则派出了阿纳斯塔斯·米高扬,这位经验丰富的外交家以其高超手腕着称,体现了双方的对等姿态。两人将共同监督谈判,敲定热线的技术和运营细节。

同时PRC方面将派出代表作为中间方全程参与,由独立自主第三方的华国外交家为紧张局势进行降温。

这一举措的意义远超通信技术本身。热线的建立标志着缓和冷战紧张局势的一个初步但关键的步骤。

尽管华盛顿与莫斯科之间的意识形态分歧依然深重,这一协议凸显了双方在避免核灾难上的共同利益。观察家认为,热线可能成为一项关键保障,降低因错误或误判引发冲突的可能性。

来自唐宁街10号的高级官员表示:这条热线并非万能解药,但它提供了一种实用手段,在关键时刻为决策争取时间和清晰度。

若谈判成功,热线或将为进一步的军备控制对话铺平道路,为处于紧张状态的世界带来一丝谨慎的希望。

本报认为此次谈判是冷战中的一个决定性时刻。柏林危机暴露了分裂欧洲和平的脆弱性,而超级大国在日内瓦的接触表明,务实态度或许能压倒边缘政策。詹森和米高扬代表各自国家,肩负着全球的期望,力图在不确定性中打造一个稳定的工具。

若协议达成,热线预计将在数月内投入使用。日内瓦谈判可能成为一个转折点——并非冷战的终结,而是确保人类能够承受其风险的一种方式。」

10月27日,日内瓦谈判开始前夕,挪威奥斯陆,诺贝尔研究所大厅,台下留了数十个座位提供给受邀参加的记者丶外交官和挪威官员及学者。

现场气氛严肃。

11点整,挪威诺贝尔委员会的五名成员步入大厅,由主席冈纳尔·扬带领,其他四位成员紧随其后,他们身着正式西装,表情严肃,因为当下欧洲的紧张局势。

冈纳尔·扬走上讲台,用挪威语简单问候现场人士:「各位女士们先生们,欢迎来到挪威诺贝尔研究所。今天,我们将宣布1961年诺贝尔和平奖的得主。」

「经过挪威诺贝尔委员会艰难探讨,诺贝尔基金会全体委员的一致投票,最终决定将1961年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发给伦道夫·林,以表彰他为世界局势稳定做出的卓越贡献。

这位数学大师用创造性的思维找出了使世界不至于失衡的办法,为人类不回到火把和石头的时代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宣布仪式和颁奖典礼不同,宣布首先用挪威语进行,随后用英语重复,以方便国际媒体记录。

宣布后,现场先是一片寂静,随即响起轻微的掌声。

记者们迅速低头记录,讨论这一追授决定的意义。

来自法兰克福报的记者汉斯·穆勒问道:「主席,我想请问颁发给林教授是否违背诺贝尔奖的传统?」

「我们不这麽认为,这是诺贝尔奖与时俱进的一种表现,我们会关注当下对世界和平做出最大贡献的个体。」冈纳尔·扬回答道,「这也得到了诺贝尔基金会的一致同意。」

纽约时报的记者汤姆·威克问道:「主席,诺贝尔和平奖之所以颁发给林教授,是否表示诺贝尔委员会方面看好11月1号在日内瓦举办的谈判能够达成有成效的结果?」

「是的,我们非常看好双方为和平做出的努力。」

林燃还在红石基地,等出发前他才会乘坐专机去华盛顿和林登·詹森会合,然后一起直飞日内瓦。

他也接到了来自挪威的电话,通知他获奖,并且邀请他12月底去参加颁奖典礼和庆祝晚宴。

和即将到来的日内瓦谈判比起来,挪威的诺奖可以说一点吸引力都没有。

毕竟日内瓦谈判可是能够亲自见到华国最重要的几位大佬之一。

林燃满脑子都在为这次见面做准备。

要是不亲自给对方点东西,那这趟日内瓦就白去了。

林燃也已经想的非常清楚,要给对方什麽东西。

借51区之名,把来自未来的科技造物直接送到对方手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