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技术方舟(5k)(1 / 1)

第143章 技术方舟(5k)

12月25日当天,所有大型报纸的头版头条都是昨天晚上纽约圣诞晚会上那台黑色的机器。

其中拉尔夫·福克斯和空的座椅对坐,背后是巨大的机箱,这一幕成为了60年代最经典的照片之一。

「昨晚,在曼哈顿举办的纽约数学家圣诞晚会上,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弈吸引了众多目光。由伦道夫·林协助IBM公司最新研发的西洋棋程序「深蓝」在对弈中击败了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系主任拉尔夫·福克斯教授。这一事件标志着计算机技术在智力竞技领域的突破。

这场对弈在纽约数学家圣诞晚会上进行,现场聚集了来自大量顶尖数学家。IBM的「深蓝」是一款运行在该公司最新计算机系统上的程序,据称能够通过复杂的算法分析棋局并作出决策。深蓝通过一系列精准的走法扭转局面,最终迫使福克斯教授认输。

『这是我从未见过的对手,」福克斯教授对此表示,「它的每一步都无比精准,但如果有下一次,我有信心能赢。』

对此林教授表示,阿美莉卡和苏俄这场冷战真正的胜负手不是谁先登上月球,而是谁先开发出足够强大的人工智慧程序。

而毫无疑问,现在阿美莉卡取得了领先.」

「后续报导预告,《纽约时报》针对伦道夫·林教授的专访将于明天登报,将进一步报导深蓝背后的故事,以及伦道夫·林对技术奇点丶冷战丶苏俄等事件的看法,敬请期待后续报导。」

纽约时报丶华盛顿邮报丶华尔街日报等全国性报纸争相报导。

尤其深蓝要在纽约的时代广场开幕,民众可以去买票体验和人工智慧对弈的感觉,这则新闻就像十二级飓风一样席卷全美。

尤其等到纽约时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珍妮给林燃做的专访全文后,仿佛一夜之间所有阿美莉卡民众都知道计算机是什麽,人工智慧是什麽一样。

大家都在讨论林燃所说的,冷战决胜不靠航天靠人工智慧,这话到底有没有道理。

普通民众如此,科幻作家就更是了。

菲利普·迪克在和Avon Books签长约之后。

一方面靠Avon Books的包装,另外一方面靠《高堡奇人》的出版,菲利普·迪克从过去加州地区名不见经传的科幻作家,一跃成为全美范围内小有名气的作家。

《高堡奇人》甚至远销海外,成为当年唯一卖到华国去的科幻小说。

这次的圣诞节,他带着妻子安妮和女儿萝拉,坐上前往纽约的飞机。

不是旅游,而是工作,他和林燃合着的《楚门的世界》即将发售,Avon Books选择在1964年的元旦这天,为他在纽约举办一个签售会。

林燃不可能给你搞什麽签售,就只有菲利普来了。

踏上前往纽约的航班,出发前,菲利普给自己卜的卦是大吉。

大吉大利。

在联合航空的波音707喷气式飞机上,菲利普光是看到飞机上各类报纸,全都在讨论林燃和深蓝的时候,他就知道这回去纽约,肯定是爆火。

Avon Books方面的宣传稿都想好了,伦道夫·林的梦改编的小说。

不需要别的,就只要这麽一条,卖个五百万册不成问题。

「爹地,这次去纽约我要去看下深蓝!」萝拉看着报纸上充满科幻美感的照片,大声说道。

「好,肯定去。」菲利普·迪克说。

他的妻子安妮则对这件事本身好奇:「你说这是真的吗?」

安妮是指机器下赢人。

菲利普·迪克凝视着纽约时报专访林燃,林燃头像的双眼,他试图思索这位最出风头的学者,对方到底想要什麽。

任何人都有需求。

从最基本的衣服和食物,到精神满足。

不同社会地位的人的需求肯定是不一样的,但人都有需求这是肯定的。

身为一名作家,菲利普·迪克管这叫动机。

笔下任何角色在行动之前都要有动机。

尽管他是通过占卜的方式给角色安排行动,但行动是需要有足够充足的动机的。

那麽教授,你的动机又是什麽?菲利普内心思忖。

片刻后他才意识到,安妮在问他问题,「哦,你说深蓝啊,肯定是真的啊。

IBM都要对外展出了,怎麽可能是假的。

而且要真是假的,现场记者们早就质疑了。」

安妮已经习惯菲利普这样了。

「可你说,人工智慧真的有教授说的那麽厉害,能取代人类科学家吗?」安妮接着问。

菲利普想了想:「从长期来看,早晚有一天机器能做到。

但这个长期,到底是十年丶二十年还是五十年或者几百年,没人知道。」

下飞机之后,菲利普·迪克没想到是约翰·米勒亲自来接他。

约翰·米勒是赫斯特家族的资深高管,赫斯特集团在收购Avon Books之后,他被调到Avon Books担任CEO,并且负责清洗Avon Books原来的管理团队。

「迪克先生,恭喜你。」约翰·米勒和他来了个大大的拥抱后说道。

菲利普·迪克不知道喜从何来。

「米勒先生,恭喜是?」菲利普·迪克问道。

约翰·米勒说:「本来你的签售会是在赫斯特大厦举办,但因为珍妮小姐的缘故,和IBM方面沟通后,《楚门的世界》的签售会会在时代广场剧院举办。」

约翰·米勒接着说:「就是现在的深蓝展览馆。

它的扇形观众厅用于展览,出来之后的后厅提供给你举办签售会。

本身书上面就有教授的名字,我相信它一定会卖的非常好,它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的。」

约翰·米勒负责清洗Avon Books的原高管团队。

靠什麽清洗,靠成绩。

挖来菲利普·迪克可不算什麽成绩。

有Avon Books的营销资源和销售网络,把菲利普·迪克打造成小有名气的科幻作家,这压根算不上什麽成绩。

基操而已。

可发行林燃的第一本小说,而且大卖特卖,这绝对是业绩了。

约翰·米勒说完后,从口袋里掏出一张「门票」递给菲利普,「迪克先生,这是深蓝的对弈券,到时候签售会结束后,你也可以去试试看和机器对弈的感觉。」

菲利普接过「门票」,深蓝色的票面,黑色的线条构成漩涡,上面只写了深蓝这一个单词,右上角则是编号:No.1984。

「这一张门票就是50美元,你要是赢了深蓝,相当于直接从IBM那赢50美元回来。」约翰·米勒调侃道。

50美元的定价非常高。

为的就是让自认为厉害的西洋棋棋手来参赛。

毕竟就一台深蓝,不可能提供给所有人下棋。

休息一晚后,第二天就是1963年的1月1日,63年的第一天。

菲利普一大早就带着妻子和女儿在Avon Books专车的接送下来到这座改造成深蓝展览馆的前时代广场剧院。

整个剧院从外表到里面都用深蓝色和黑色线条打造出一种诡异感。

这种诡异感和门票结合下,更加的强烈了。

不是不好看,这种克莱因蓝在当下绝对是顶级配色。

线条的塑造也充满了艺术的美感。

但蓝黑色过于前卫,你从中体会到的美感和常规感受到的截然不同。

「很特殊不是吗?这是IBM特意请斯坦利·库布里打造的。」

当菲利普·迪克在凝视眼前这座被彻底翻新的建筑,门口拉起的入场排队横幅站满了密密麻麻来看热闹的纽约市民。

他耳边响起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菲利普这扭头看见珍妮不知道什麽时候出现在了他的身边。

「珍妮小姐,你也来了,教授呢?」

菲利普问道,他好奇教授怎麽没在。

之前他在Avon Books的会议室见过这两位身份相仿,有些暧昧的男女。

「伦道夫提出了技术奇点和冷战胜负手的全新观点,白宫那边要求他马上回华盛顿开会,我没猜错的话,他现在应该已经在总统椭圆办公室了吧。」珍妮云淡风轻道。

「哦。」菲利普点头,然后接着说起眼前这座改造后的建筑:「斯坦利?这个名字有点耳熟。」

珍妮点头道:「一个导演,拍过不少作品。

IBM觉得他比较合适,他在了解到深蓝以及伦道夫关于技术奇点丶人工智慧的理念后,表达出了强烈的合作意愿。

后来他提供的设计稿,也是最能打动伦道夫的。

所以IBM选择了他。」

斯坦利最着名的作品是1968年的《2001太空漫游》,是无数科幻迷心中永恒的经典。

因为《楚门的世界》即将发售,不仅林燃署名了,而且里面主角的父母变成了伦道夫和珍妮。

这让珍妮的心情不错。

她接着说道:「这座建筑是深蓝展览馆,但它的名字准确说应该叫技术方舟。

他希望通过克莱因蓝的冷调和黑线的硬朗结合,营造出一种非人的丶机械化的氛围,暗示深蓝超越人类情感的本质。」

克莱因蓝是克莱因1958年发明的,并且在1960年5月以国际奇连蓝的名称在法国国家工业研究所注册了油漆专利。

斯坦利在数十种蓝色中,一眼就挑中了克莱因蓝。

他们自然不用像普通市民那样排队,不过因为他们来的时间早,所以也压根没时间观看人类和深蓝的对弈。

只是匆匆在扇形观众厅扫了一眼。

巨大的机器,空旷的舞台上只有两把座位和一个透明箱子,箱子里是密密麻麻的电路和机械,箱子上则是西洋棋的棋子和棋盘。

在技术方舟,箱子通过玻璃做成透明的了,为了避免有观众说有人类棋手躲在箱子里控制棋子。

另外也是为了凸显科技感。

「怎麽样?」珍妮问道。

菲利普的妻子安妮说道:「我感觉整个设计有点太冰冷了。

黑色和蓝色的强烈对比,给我一种敬畏感。

我刚才想了想,在这样的环境下,如果我亲眼目睹了机器下赢了人类,那我会对技术产生一种更深的崇拜感。

进而对IBM有了一种对方就是高科技公司的印象。

我也不知道这是不是就是IBM想要达到的效果。」

阿美莉卡的科技企业做宣传由来已久,最早都可以追溯到18世纪。

菲利普补充道:「这种设计是在试图让深蓝呈现为一个既崇高又令人敬畏的存在。

大面积的克莱因蓝带来视觉震撼和哲学深度,黑色线条则为技术注入秩序与冷峻的感觉。

这种感觉很奇特。」

迪克的小说里经常确实出现过与棋类相关的隐喻和场景。

例如,在《泰坦的游戏玩家》中,整个故事都是围绕一种复杂的策略游戏Bluff展开的。

包括去年才出版的《高堡奇人》等作品中,他也经常使用类似棋局中的布局来作为象徵性意象,去描绘权力和命运的较量。

因此站在「技术方舟」里,菲利普感觉自己脑海里的灵感都要爆炸了。

他有太多太多灵感在脑海里迸发,他已经下定决心,要在「技术方舟」这里一直呆到故事的轮廓描绘清楚后再回加州。

此时的他已经不是去年的他,手头不再紧张,在纽约住几个月甚至一年都不在话下。

「技术方舟」对外开放后,菲利普·迪克的签售会也开始了。

因为他的签售地点在出口。

从头到尾签售就没停下来过。

本来菲利普·迪克还想抽空,没人的时候跑到扇形观众厅去看一眼。

结果他压根没有时间。

甚至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最多有个喝口水的功夫。

离开退场的观众在看到有书卖,还是伦道夫的梦改编的,光是冲着这个就不得不买一本了。

有的红脖子甚至把菲利普当伦道夫了。

他签了菲利普·迪克之后,对方问他,你不是伦道夫吗?

身边的工作人员还得帮他解释。

解释后对方硬是不同意。

话里话外想让菲利普·迪克在书的扉页签上伦道夫·林的名字。

技术方舟的展览是一批一批。

一个买了对弈券的民众进去,那麽会放一批民众一起进去。

对弈结束后,他们一起退场。

这座能容纳一千多人的场馆,今天一天时间足足接纳了上万名民众。

当然也有来来回回排队的。

七点场馆关闭,菲利普·迪克用力放松这手腕。

这是他从未有过的体验。

之前也办过签售会,签个一百来本顶天了。

今天居然签了几千本。

还好Avon Books给他准备了印章。

除了最开始半个小时外,后面都是用印章在扉页上盖章。

不然菲利普感觉自己要累死。

他在技术方舟的工作人员和妻子女儿的陪同下,再次来到了扇形观众厅。

「爹地,你是不知道,深蓝太厉害了,今天的胜率超过了70%,一共进行的20场对弈里,只有6个人赢了。

这6个人里还有5个是职业棋手。」萝拉和菲利普说着今天的见闻。

年幼的孩子实在难以想像,机器居然强大到了这种程度。

「其实我们的预计是百分之五十。

70%的胜率也有点超出了我们的预料。」IBM的工作人员介绍道。

「不过之后,胜率肯定会慢慢降低的。

深蓝的能力被报导之后,来的棋手肯定会越来越厉害。

深蓝想赢也越来越困难。」工作人员接着介绍道。

菲利普反问道:「但是深蓝也会变得更强不是吗?」

工作人员点头:「当然,但这需要时间。

我们预计是在1965年的时候,也就是一年多以后,对深蓝进行一次大的升级。

我们的目标是战胜职业棋手。

等到那个时候,这场机器和人类的对弈才更有意思。」

难得能问专业人员,菲利普为了自己的写作灵感都得多问几句:「你们觉得在西洋棋领域,什麽时候机器才能彻底战胜人类?」

「老板的意思是在70年之前实现这个目标。」工作人员说道,「不过保守估计可能要到75年。」

菲利普若有所思,然后接着问道:「整个场馆的设计,斯坦利有没有给你们介绍过他的设计理念?」

工作人员说:「他的设计方案里是说通过空间引导观众体验叙事,入口的蓝色迷雾象徵未知,核心展区的黑色棋盘象徵对弈,再到出口的明亮灯光象徵反思。

大致就是这样。

其实我觉得有点怪怪的,总感觉像是恐怖电影的场景。」

菲利普其实也有这样的感觉,不过当他坐在扇形观众厅的正中间,看着舞台上的机器丶座椅丶棋盘。

以及左边是一个数字14:6.

14代表机器赢的次数,6则代表人类赢的次数。

右边则是人名,工作人员适时补充道:「右边是赢下深蓝的人类棋手名字。

我们留下了他们的联系方式,当第二代深蓝推出之后,我们还会邀请他们来参加挑战。

如果深蓝赢了,那麽他们的名字会被取下来。

最后IBM的目标是,让这面墙上没有一个人类的名字。」

听完后,菲利普倒不觉得建筑本身有点恐怖,他觉得林燃的判断没错,早晚有一天机器会在所有方面战胜人类的。

白宫总统椭圆办公室,甘乃迪政府的核心成员们都集齐了。

大家的第一个问题就是:

「教授,你真的认为冷战的胜负手是人工智慧,而不是太空竞赛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