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8章有点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味(1 / 1)

回禀陛下,微臣收集了当世许多兵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编撰出了一份行之有效的兵法要义,可以传授给学员!”

李天继续问:“学院需要一位管理者,称为院长,你觉得谁来担任比较合适?”

曹漕刚想说自己最合适,他也的确想做这个院长,说出去也威风有面。

以后学员们要是出师了,他这个院长也会跟着水涨船高。

可是想到自己人微轻,怕是难以服众。

因此——

“微臣觉得,整个正乾也只有陛下您,有资格做这个院长!”

“为什么?”李天笑问道。

曹漕拍马屁的说道:“因为,这所学院是为了正乾培养军事人才的,但凡毕业一定会被朝廷重用,将来一定会身居要职,封侯拜相!”

“放眼天下,也就陛下您有资格,做这些将领的院长,令人心悦诚服!”

“要是旁人来做院长,可能将领们多有不服,就会影响到教学质量!要是那人心术不正,借机拉帮结派,甚至会动摇军队根基!”

“所以臣觉得,只有陛下来当院长最合适!”

李天淡淡的瞥了李天一眼。

这家伙,已经明白挟天子以令诸侯那套了!

让他来做院长,那这军事学院就会特别顺利、毫无阻碍的推广下去。

负责此事的曹漕,就能狐假虎威,发号施令,甚至还能在军队中有极大的话语权,对各位将领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曹爱卿此有理,那便由朕来做军事院长的院长吧!但是,朕国务繁忙,所以学院的许多事情还是得你来负责!”

“为了方便爱卿行事,朕便封你做学院的副院长吧!”

“多谢陛下!”

在李天的认同下,曹漕踌躇满志的去筹备军事学院了。

首先,挑选了一个教学场所当做军事学院。

随后,他亲自去拜访洪玉郎、洪玉淼等人,说法他们就职学院的老师。

这个问题不大,毕竟有皇帝在身后背书,他们很痛快的答应了。

再随后,准备一些教材,当做教学培训所用。

最后,则向各部队招收第一届学员。

北境,赵子明将军点完将以后,大喊道:“刘洪发,王玉海……你们五个,出列!”

五人快速站了出来:“将军,有什么吩咐?”

赵子明严肃的说道:“你们立马收拾东西,回京都去吧!”

“什么?收拾东西回京?”他们全慌了。

“将军,我们为何要回京?”

“您是不要我们了吗?”

“我们哪里做错了,您说出来我们改!”

“别赶我们走啊!”

……

赵子明终于忍不住笑了:“你们瞎想什么?你们全是本将军最信任的兵,本将军怎么会不要你们?之所以让你们回京,是因为你们遇上好事了!”

“好事?”他们全懵了。

“的确是件好事,因为正乾开办军事学院了!正乾军事学院是由陛下支持开办的一所学院,专门用来培养军事人才的!”

“只有忠心耿耿、能力出众的将领,才有机会入院学习!但凡学成归来,就会得以重用!你们,全是本将军挑选出的第一批深造学员!”

“你们说,这算不算一件大好事?”

那五人眼前一亮:“真的?多谢将军,谢谢将军成全!”

其他将领全部羡慕的祝贺。

“恭喜啊!”

“恭喜你们了!”

“高升了,可别忘了我们啊!”

……

还有别的大营,也分别选出了一些优秀将领,回京学习。

转眼间,正乾军事学院开校的时间到了。

当天,身为院长的李天亲自出席,为学院揭彩。

李天都来了,那么文武百官自然也跟来了,所以开校当日显得非常隆重。

揭完彩以后,李天还进行了正式讲话。

“因为我国军事方面的人才匮乏,所以朕特意开办了这所军事学院,希望给正乾培养出优秀的军事人才!”

“朕毫不客气的说,正乾军事学院,以后一定是将军的摇篮!希望这里可以走出更多出类拔萃的将领,为国效力,守卫疆土!”

“啪啪啪!”掌声雷动。

开校仪式完毕,正式开始上课。

因为是第一次招生,所以这次只招了三十人,暂定培训时间为一个月。

然后视培训结果,延长或缩短时间。

大家全听的很认真。

没办法,谁敢不认真呢,因为第一堂课是由李天来讲的。

大家原本以为李天只是训诫几句,完全没想到他一张嘴就惊艳了大家。

“兵者,国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际,不可不察也!”

李天满脸笑意的看着这些学员们:“诸位学员,你们知道此话的意思吗?”

“不知,还望陛下告知!”众人应道,即便知道也说不知道。

“好,朕现在便告诉你们。此话的意思是,战争并非儿戏,乃国家大事,事关士兵百姓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必须谨慎对待,认真考虑!”

“所以,朕才会开办学院,传大家兵法之道,是想让大家用学来的兵法去解决战争,尽量减少百姓士兵们的伤亡,保卫国家!”

“你们只有深刻的意识到这一点,才可以学好兵法,给国家效力!”

“是陛下,我等受教了!”众人齐声道。

又简单的说了几句后,便换成曹漕开始正式上课。

李天则坐在下方听讲,发现曹漕虽然年轻,可是特别有水平。

若是让他去带兵打仗,恐怕也是个将帅之才。

一节课没听完,李天便回宫处理政务了。

这样过了几天,何珅满脸笑意的来找李天。

“启禀陛下,我们外出招募船匠的队伍,已经回来了!他们此行总共招募了1300名经验丰富的造船匠人,圆满完成了陛下的任务!”

李天喜笑颜开:“好,这些全是人才啊,立刻带朕去看看!”

“陛下请随臣来!”

大概过了一炷香时间,李天来到城门口,看见了浩浩荡荡的返京队伍。

看上去大概有五六千人,比何珅汇报的要更多。

因为绝大多数都是拖家带口来的,一个匠人带着几口人。

他们来到新的地方谋生,看着有点儿怯生。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