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请杯仙(二)(1 / 2)

('古镇的变化不大,临江居客栈依然矗立在那里,只是陈老板的头发更白了。周明特意去了客栈,陈老板看到他,笑着说:“你还记着那个杯子啊?自从你上次来过之后,就再也没人见过那个女子的影子了,或许她真的放下了。”

周明听了,心里一阵释然。有些执念,放下了才是最好的结局。

乡村庙会的杯仙之约

一年一度的乡村庙会在白露这天如期而至。李家村的晒谷场上挤满了人,卖糖葫芦的、捏面人的、耍杂技的……吆喝声、欢呼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而在晒谷场的角落里,几个半大的孩子正围着一个豁口的粗瓷杯,窃窃私语。

领头的是村里的孩子王狗蛋,他手里拿着一本破旧的连环画,上面印着请杯仙的法子。“我叔公说,他年轻的时候在庙会上请过杯仙,可灵了,啥问题都能答上来。”狗蛋拍着胸脯,一脸得意地说,“今天咱们也试试,看看能不能请出杯仙来,问问明年的收成咋样。”

旁边的二丫怯生生地说:“狗蛋哥,这能行吗?我娘说这些神神叨叨的东西不能碰。”

“你懂啥,这叫通灵,可不是啥神神叨叨的。”狗蛋撇了撇嘴,从兜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黄纸,铺在地上,又把那个豁口粗瓷杯倒扣在纸上,“快,都把手放上。”

几个孩子犹豫了一下,还是伸出手指,轻轻按在了杯底。狗蛋清了清嗓子,学着连环画里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念起来:“杯仙杯仙,庙会上见,五谷丰登,全靠你显。”

一遍念完,杯子没动。二丫松了口气:“我就说不行吧。”

“急啥,再来一遍。”狗蛋又念了一遍,这次刚念完,一阵风吹过,黄纸被吹得卷了起来,粗瓷杯也跟着晃了晃。

“动了!动了!”狗蛋兴奋地大叫,“快问,快问收成的事。”

二丫赶紧在地上用树枝写:“明年庄稼能丰收吗?”

粗瓷杯慢悠悠地移动着,在“是”字旁边停了下来。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觉得这杯仙可真灵。

“那我爹的病能好吗?”一个叫小石头的男孩红着眼眶问,他爹前阵子上山砍柴摔断了腿,一直躺在床上。

粗瓷杯沉默了好一会儿,才缓缓移到“是”字那里。小石头的眼泪一下子掉了下来,却带着笑:“太好了,我爹能好了。”

孩子们越玩越起劲,问了好多问题,粗瓷杯都一一作了答。直到庙会快散场,夕阳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狗蛋才想起该送杯仙走,又念了送仙的口诀。

回家的路上,二丫说:“刚才杯仙动的时候,我好像闻到一股香火味。”

“那肯定是庙里的神仙保佑呢。”狗蛋得意地说。

可他们没注意到,在他们离开后,一个捡破烂的老婆婆走到刚才的地方,捡起了那个粗瓷杯,叹了口气:“这孩子家的,啥都敢玩,幸好是遇到善茬了。”说完,她把杯子放进筐里,慢慢走远了,筐里还放着几个从庙里请的平安符。

第二年,李家村的庄稼果然丰收了,小石头他爹的腿也慢慢好了起来。孩子们都觉得是杯仙显灵,只有狗蛋在看到老婆婆筐里的粗瓷杯和平安符时,心里隐隐觉得,或许杯仙的答案,是另一种温暖的善意。

古老书店的杯仙秘闻

省城的老街深处,藏着一家名为“墨香阁”的古老书店。书店的老板是个姓赵的老先生,头发花白,戴着一副老花镜,整天坐在柜台后翻看古籍。书店里弥漫着旧书特有的油墨味和霉味,书架上摆满了泛黄的线装书,有些书的年代比赵老先生的年纪都大。

这天,一个叫林薇的女大学生来到墨香阁,她是学历史的,听说这里有很多孤本,特意来碰碰运气。在角落里的一个书架上,她发现了一本封面破旧的书,书名已经看不清了,翻开一看,里面竟然记载着请杯仙的方法,还夹着一张手绘的书店平面图,标出了请杯仙的最佳位置——书店后院的老槐树下。

林薇对这些神秘的东西很感兴趣,她问赵老先生:“赵爷爷,这书店后院的老槐树有啥说法吗?”

赵老先生抬了抬眼镜,看了看书,叹了口气:“那棵槐树有些年头了,据说以前是个文人种的,后来那文人去参加科举,再也没回来,他的书童就在槐树下请过杯仙,想问问主人的下落,结果……”

“结果咋了?”林薇追问。

“结果书童第二天就疯了,嘴里一直念叨着‘回来了,回来了’。”赵老先生摇摇头,“所以啊,小姑娘,这些东西别当真,看看就行。”

可林薇却按捺不住好奇心,当天晚上,她趁着月色,偷偷溜进了书店后院。老槐树的枝干虬曲,像一只只伸向天空的手,月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她按照书上的方法,用一个从宿舍带来的玻璃杯,在槐树下铺好纸,开始请杯仙。口诀念了几遍,玻璃杯没动静,林薇有些失望,正准备放弃,忽然听到树叶“沙沙”作响,玻璃杯也开始轻轻颤动。

“你是那个文人的魂魄吗?”林薇在纸上写。

玻璃杯移到了“是”字那里。

“你当年为什么没回来?”

玻璃杯这次移动得很快,在纸上划出歪歪扭扭的痕迹,像是在写字,可林薇看不懂。就在这时,她听到身后传来脚步声,回头一看,是赵老先生拿着手电筒站在那里。

“小姑娘,快别玩了,这槐树下的东西,碰不得。”赵老先生的脸色很严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