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立功立德立言(1 / 2)

('苏拾卷年少成名,旁人看他一生坎坷,但他却觉得,自己这一生,最是幸运不过了。

苏拾卷出身书香世家,父亲虽不算大儒,却也是学富五车,苏家人,总是都善学的。

苏拾卷的出生,并无什么特别的,同家中其他孩子并无什么特别的,但自他三岁便能背千字文开始,便同家中的孩子不同了。

苏拾卷的父亲发现自己生了个异常聪慧的儿子,一时之间,却是忧喜交集,喜的是,苏拾卷这般的聪慧,当是他平生仅见,而这样的孩子,却是他的儿子,将来必然能光耀门楣,忧的是当今的时局,时局虽看似太平,实则已是风起云涌。

这个时候,太过聪明,或许反倒会成为负累,知晓太多,却也不是好事。

可苏家家风如此,苏家的孩子念书,念四书五经,念忠君爱国。

苏拾卷弱冠之年,便已是声名在外了,文采斐然,名满天下。

没有人会怀疑,苏拾卷,会成为一代大儒。

他该在那做学问,纯粹的文人,会成为各方争夺的对象,能在这乱世之中保全自身,苏拾卷的父亲这样安慰着自己,但他的儿子,一向是主意很大的。

苏拾卷弱冠之后,便外出游学了,学子游学,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在太平盛世,游学自当是增长见识,看山看水,但在如今这世道,游学,见识的却是世间苦难。

苏拾卷游学数年,的确增广见闻,笔下的文章也愈发厚重,不管走到哪里,都是文人追捧,可也正因为如此,苏拾卷也不得不卷入政治旋涡之中。

苏拾卷的确会读书,但不代表他只会读书,当今这世道,读书对许多人来说,只是为了博一个仕途罢了,苏拾卷不甘心,他读书,不是为了两耳不闻窗外事的。

苏拾卷想要的,是家国天下,是海晏河清,苏拾卷起初试图以文人的方式去救国,他写文章,针砭时弊,收弟子,教导他们为官救国之道路。

但苏拾卷,还是失败了。

这天下,终究还是重燃战火,黎民百姓水深火热的那一日,苏拾卷丢掉自己的圣贤书,毅然入京,当时的苏拾卷,大抵还是天真的,也是骄傲的。

自幼不曾受什么苦难,又因自己聪明,便当自己无所不能,那个时候的苏拾卷,试图教出一代明君,试图,以一人之力,扶大厦之将倾。

那一年,苏拾卷,不过而立。

他踏入京城的时候,已经是才名在外了,天下文人争相追捧,所以想要一条仕途,倒是当真不难。

那个时候,苏拾卷还是意气风发的样子,不撞南墙不回头,心怀一腔热血。

他上书无数,劝谏陛下,初时,陛下对他和颜悦色,苏拾卷便当自己当真可以说服眼前这位陛下,可他想错了,陛下对他那般,只是因为不在意,只是因为他的地位对陛下有利,想要将他当做那些泥做的神像一般供着。

他自是不愿的。

官场之上,尔虞我诈,利益相搏,什么人都能容下,唯独,容不下一个苏拾卷。

若非周博有意帮衬,再加上他的这个“大儒”的名头,苏拾卷,约莫是在京城活不长的,说来好笑,大儒,苏拾卷起初是不在意的,甚至是不屑的,但最后,他却主动担下这个名头,只为了让自己多一层筹码。

可最后,他看着他亲自教养出来的弟子同他一起走上这条路,最后,倒在这条路上,苏拾卷本该及时止损,那才是一个聪明人该做的事情。

可偏偏,这个时候,苏拾卷当真不聪明。

所以,他做了自己所能做的一切。

只可惜,他用许多年才明白,自己在做无用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