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人情世故(1 / 1)

果然在最后关头,津门文学还是出手了。

估计是听说张延平时对影视圈比较感兴趣,所以张绍梅才祭出这一招——当然,就算对影视圈不感兴趣的,也没几个作者能拒绝将作品影视化的诱惑。

虽然张绍梅只是说让张延去试一试,并没有打包票说一定能选上。

但作为津门文学杂志社的掌舵人丶作协书记处常务书记,张绍梅在津门文化口拥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力。

只要张延的剧本不拉跨,在他的力挺之下不说是保送,起码也是个种子选手。

而这次张绍梅也没藏着掖着,在抛出『电视剧编剧』的诱饵之后,他直接开出了条件:张延的工作关系调到津门文学,《红楼名侦探》由津门文学出版社进行出版,稿酬可以选择一次性买断或者拿3.5%的版税。

而听到最后的版税比例,张延就暗暗松了一口气。

自从9月7日,国家放开版税合同限制后,市面上作家能拿到的版税基本在2%到5%之间,只有极少数着名畅销书作家能达到6%——比如王硕。

3.5%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和时代文艺出版社开出的条件差不多,比中国青年出版社要高一点。

虽然时代文艺出版社那边,大概率还能再往上谈一谈,但考虑到附加条件,张延还是更倾向于津门文学这边。

于是便道:「这毕竟是大事,我想先回家跟父母商量一下。」

张绍梅闻言就笑了起来,上次张延可没说要回家跟父母商量。

「应该的。」

他笑着起身道:「你抓紧时间把加入津门作协的申请书交给我,想要推荐剧本,还是以作协的名义更合适。」

张延含糊的应了,然后就被张绍梅的秘书送出了办公室。

那秘书一直把张延送到楼梯口,回来后却是几次欲言又止。

正在阅读文件的张绍梅,头也不抬的道:「有什麽想说的就讲出来,不要憋着。」

「社长。」

秘书这才小心翼翼的问:「您对张延是不是太优待了,虽然他写的小说确实挺畅销,但那毕竟是通俗文学,我担心社里会有人……」

「会有人怎麽样?」

见秘书吞吞吐吐不敢往下说,张绍梅直接揭晓了答案:「说我搞乡党那一套,说我徇私舞弊?」

通俗文学在圈内一向不受重视,即便张延的小说大获成功,很多人依旧觉得他上不了台面。

所以事情一旦传出去,肯定会有人拿拉帮结派丶徇私舞弊说事儿。

「您既然都知道,那为什麽还要……」

秘书满脸的不解,乡党之间互帮互助是人之常情,但也要看值不值得,这又是推荐加入作协丶又是给出相对较高的分成丶还要搭人情把张延的剧本推荐给电视台。

这怎麽看都有些过头了。

要不是对张绍梅的家庭情况比较了解,秘书都要怀疑双方是不是有亲属关系了。

张绍梅放下手里的文件,反问道:「1984年出台的自负盈亏政策,你还记得吗?」

「当然记得。」

秘书疑惑道:「但后来不是不了了之了吗?」

张绍梅摇头道:「现在国家财政负担越来越大,迟早还是要走到这一步的——我这个社长要做的,就是提前做好应对冲击的准备。

而且我看重张延,也不只是因为他能给杂志社创收,这个小伙子虽然年轻,但眼光却很长远丶很独到,培养好了是个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所以我才希望能为杂志社留住他,就算最后留不住,至少也能留下一段香火情。」

…………

如果张延能听到张绍梅这番话,估计会感到相当惊讶,因为他总共也没和张绍梅见过几面,也就是那次家宴聊的比较多丶比较杂。

回到旅馆后,张延就开始跟家里联系,这个点筒子楼里肯定没人,所以他把电话直接打到了恒江日报编辑部。

「什麽?!你要被调到津门文学杂志社了?!好好好,我们晚上等你回来!」

听着电话那头夸张的大嗓门,张延忍不住有些好笑,难怪父母能凑成一家呢,在喜欢晒娃这件事上,真就是一个模子刻出来的。

本来不用这麽急着回家的,但今天是星期六,张延想着也有阵子没见过妹妹了,所以就买了中午一点的车票。

再次品尝了五个多小时的闷罐摇摇乐,张延忽然萌生了考驾照的想法,虽然现在他还买不起车,但提前学一学也没什麽坏处。

毕竟已经入冬了,到恒江汽车站的时候,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了。

张延借着公共汽车的灯光,找到父母身边,这才发现妹妹张芳也来了。

「哥丶哥!」

张芳激动的凑到哥哥身边,扯着张延的袖子问:「你的小说打算出版多少册啊?!」

「还不清楚。」

张延见她有些失望,只好大致估摸了个数:「我觉得总数应该不会少于十万册。」

「哇~」

张芳先是一声惊呼,然后压低嗓音问:「定价丶定价是多少?」

张延又大概说了个数字:「应该在18元左右吧,毕竟字数比较多,会分成上中下三册。」

「那就是……」

张芳低头板着指头算了一阵子,震惊道:「那你岂不是能拿六万多?!」

「是六万三。」

会计出身的孙晓红早算清楚了,从儿子手上抢过一部分行李,激动道:「走走走,咱们回家说丶回家再说!」

听到有这麽多钱,她自然开心的很,但她更高兴的还是儿子有了出息。

张兴国也默默分担了一些行李,路上由着娘俩丶兄妹叽叽呱呱,直到进了家门,才问:「是先去洗澡,还是先吃饭?」

张延从带回来的礼物当中拣出两瓶酒一条烟,又对父母道:「我先去李厂长家一趟,回来咱们爷俩再去洗澡——既然是要调动工作,印刷厂这边总要先打声招呼。」

「是该去一趟,我陪你一起去吧。」

张兴国点点头,虽然印刷厂那边不太可能卡张延的工作调动,但人情世故还是要走一走的。

「不用,就楼上楼下几步路。」

当年盖筒子楼的时候,印刷厂还属于报社的三产,李厂长自然也有资格分房,而且还是一室一厅的『高配』。

孙晓红有些心疼张延手上的菸酒:「你去说一声就得了,怎麽还带这麽好的东西?」

「您就甭管了,我心里有数。」

张延摆摆手出了家门,顺着楼梯爬到顶楼。

李厂长家刚吃完饭,李厂长的老婆正收拾桌子呢,见是张延来了,立刻热情的迎上来:「哎呦,咱们大作家这是什麽时候回来的?!」

「刚回来。」

张延笑道:「这不是找我大爷有点事麽——您瞅,还没洗澡就过来了。」

「找我有事?」

李厂长也披着件军大衣从里间迎了出来,见张延手里提着好烟好酒,不由纳闷道:「你现在神通广大,还能有求到我的地方?」

「瞧您这话说的。」

张延笑道:「咱们印刷厂上上下下,不都得指着您排忧解难?」

「哈哈,你小子啊。」

李厂长哈哈大笑着把张延迎进了客厅,等落座后就直接道:「说吧,到底什麽事儿,能办的大爷一定帮你办了。」

「头一件事,是津门文学杂志社想把我的工作关系调过去……」

「哎呦喂!」

一听这话,李厂长的老婆先不淡定了,拍着大腿道:「小张你这回可是真出息了,京津沪那是一般人能去的吗?!」

90年的时候,津门的GDP已经掉到了全国第四,被广东的羊城给超过去了,但民间普遍还是会将『京津沪』放在一起说。

李厂长也是感慨不已,虽然在印刷厂的工人当中,张延一直都是个出头,但他也万万没想到张延能出息到这个地步。

因为注意到张延说的『头一件事』,于是李厂长又追问:「那第二件事是什麽?」

「是这样的。」

张延有些无奈的道:「我二舅妈那事儿,您应该听说了吧?」

「听说了,这大城市的人真是奸猾!当然你二舅妈也是糊涂,什麽都敢往外说。」

「唉~」

张延叹了口气,摇头道:「我本来也不想再提的,可我妈因为这事儿和娘家亲戚起了隔阂,一提起老家就长吁短叹的。

所以我就想着,趁着这次空出来一个位置,能不能让我大舅家的表弟,去咱们厂做个临时工?」

张延这麽做,一来确实是为了母亲。

孙晓红心肠子软,总觉得当初为了赶走二弟妹,还反客为主找亲戚们借钱,做的实在有些过了。

这回张延主动帮大舅家的表弟找工作,主要就是为了化解母亲的心结。

二来嘛,也是为了拉一派打一派,告诉那些不省心的亲戚,跑来张家撒泼耍赖只会适得其反,反倒是安分守己的人会获得关照。

「你小子啊。」

李厂长心领神会的啧啧两声,爽快道:「要是别人来,就算说破嘴我也不答应,但既然是你开了口,那这事儿就包在我身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