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书阁之内长议论(2 / 2)
同行的除了差役,还有几位护送的士兵。他们一路上对林夏还算客气,但眼神中仍带着一丝警惕。林夏知道,在他们眼中,自己是一个敢在诗中直言朝廷弊病的危险人物。
行至中途,他们在一家驿站稍作休息。林夏坐在驿站的院子里,看着天边的晚霞,心中思绪万千。这时,一位士兵走了过来,坐在他旁边,好奇地问道:“林公子,我实在不明白,你为何要写那样的诗?你就不怕惹来杀身之祸吗?”
林夏微微一笑,目光坚定地说道:“我写这些诗,并非为了自己,而是为了那些在云漠关受苦的百姓和将士。我虽只是一介布衣,但也有一颗爱国之心。看到边防如此破败,百姓生活如此艰难,我若沉默不语,良心难安。至于生死,我早已置之度外。”
士兵听了,不禁对林夏心生敬佩,默默点了点头,说道:“林公子,你是个有胆识的人。希望此次进京,你能一切顺利。”
休息片刻后,他们继续赶路。经过数日的长途跋涉,终于远远望见了京城的巍峨城墙。林夏望着那高耸入云的城墙,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期待着能面见皇帝,陈述自己的观点,又有些忐忑,不知等待自己的将是怎样的命运。
当他们踏入京城的那一刻,热闹繁华的京城景象映入眼帘,与云漠关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林夏却无心欣赏这繁华,他的心思全在即将到来的面圣之上,一场决定他命运,或许也将改变云漠关命运的会面,即将拉开序幕。
皇宫金銮殿内,气氛庄严肃穆。女帝萧月瑶高坐龙椅之上,目光威严地注视着殿门。群臣分列两旁,神色各异,都在等待着那个因诗而闻名的林夏到来。
随着一声“林夏觐见”,林夏身着朴素衣衫,却身姿挺拔地走进殿内。他昂首挺胸,大步走到殿中,对着皇帝行了一个标准的大礼:“草民林夏,叩见陛下,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萧月瑶微微打量了林夏一番,见他虽衣着简陋,却气质不凡,眼神中透着一股坚定与自信,心中不禁对他多了几分好奇。“林国师,你可知朕为何召你进京?”萧月瑶开口问道。
林夏不卑不亢地答道:“草民猜想,定是因草民所写的《云漠关》组诗。草民自知诗中言辞大胆,冒犯了朝廷威严,今日特来请罪。”
萧月瑶微微皱眉,说道:“你这诗,在京城内外引起了轩然大波,百姓们议论纷纷,朝堂之上也争论不休。有人说你是在造谣生事,诋毁朝廷,也有人说你是在为民请命,针砭时弊。你且说说,为何要写这样的诗?”
林夏深吸一口气,挺直脊梁,慷慨激昂地说道:“女帝陛下,草民虽生于偏远之地,却心怀天下。云漠关乃我朝边防要地,可草民亲眼所见,那里戍边将士生活艰苦,缺衣少食,防御工事破败不堪。战争来临之时,他们只能以血肉之躯抵挡敌人的铁骑,无数将士战死沙场,百姓流离失所。草民痛心疾首,故而以诗为剑,希望能引起朝廷重视,改善云漠关的边防状况,让将士们能安心戍边,百姓们能安居乐业。草民所言句句属实,绝无半点虚假,愿以性命担保。”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一片哗然。部分大臣面露惊讶之色,他们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布衣竟有如此胆识,敢在皇帝面前直言边防弊病。而那些原本主张严惩林夏的大臣,此刻也不禁陷入沉思。
萧月瑶听了林夏的话,脸色变得凝重起来。他转头看向群臣,问道:“诸位爱卿,林国师所言,你们可曾知晓?”
陈将军出列,神色有些尴尬,说道:“陛下,云漠关地处偏远,消息传递不便,臣等虽知晓边防存在一些问题,但并不知晓竟如此严重。”
萧月瑶冷哼一声,说道:“你们身为朝廷大臣,肩负着保家卫国、治理天下的重任,却对边防之事如此疏忽,实在令朕失望。如今林夏以一首诗,让朕知晓了云漠关的真实情况,你们可有何话说?”
众大臣纷纷低头,不敢言语。这时,宰相李大人出列,说道:“陛下息怒。林夏所言,虽让我等震惊,但也为我等敲响了警钟。如今之计,应即刻着手整顿云漠关边防,加强防御,改善将士待遇。至于林夏,他虽言辞过激,但一心为国,且诗才出众,臣建议陛下给予他一个机会,让他参与到边防整顿之事中来,或许能发挥他的才能。”
萧月瑶沉思片刻,点头说道:“李爱卿所言有理。林夏,朕念你一片赤诚之心,且诗中所言确有几分道理,便饶你此次冒犯之罪。今朕命你为云漠关边防参事,协助陈将军整顿边防,你可愿意?”
林夏大喜过望,连忙跪地谢恩:“草民谢陛下不杀之恩,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定当竭尽全力整顿云漠关边防。”
朝堂之上,众人见皇帝如此处置,皆暗暗佩服皇帝的英明决断。一场因诗而起的风波,似乎就此平息,而林夏也迎来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他将带着自己的抱负与理想,踏上云漠关,开启一段改变边防命运的征程。
林夏领命后,不敢有丝毫耽搁,迅速收拾行囊,跟随陈将军一同奔赴云漠关。一路疾驰,他们终于抵达了这座令林夏牵肠挂肚的边关重镇。
站在云漠关城门前,林夏望着那斑驳破旧的城墙,心中五味杂陈。城门处,士兵们神色疲惫地值守着,往来的百姓面容憔悴,眼神中满是对生活的无奈。
陈将军看着眼前的景象,眉头紧皱,对林夏说道:“林大人,看来这云漠关的情况,比我们想象的还要糟糕。”
林夏微微点头,坚定地说:“陈将军,既然陛下信任我们,将整顿边防的重任交给我们,我们定要全力以赴,改变这一切。”
二人走进关城,只见街道上冷冷清清,店铺大多关门歇业,偶尔有几个行人匆匆而过,也是神色慌张。他们来到军营,营地里一片杂乱,士兵们衣衫褴褛,武器陈旧不堪。
林夏和陈将军召集了一众将领,召开军事会议。会上,林夏详细询问了云漠关的兵力部署、粮草储备、防御工事等情况,将领们一一作答,言语中透露出诸多无奈与困难。
了解完情况后,林夏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对众人说道:“诸位将军,云漠关如今面临重重困境,但我们绝不能退缩。从今日起,我们要齐心协力,整顿军备,加强防御。首先,要改善士兵们的生活条件,确保他们有足够的粮草和衣物;其次,要对武器进行更新换代,加强训练,提高士兵们的战斗力;最后,要重新修缮防御工事,加固城墙,设置烽火台,确保能及时发现敌人的动向。”
将领们听了林夏的话,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但也有人提出了担忧:“林参事,您所言极是,可这一切都需要大量的资金和物资,我们从何处筹集呢?”
林夏微微一笑,说道:“此事我已考虑过。我会即刻上书朝廷,请求陛下拨发专项资金用于整顿边防。同时,我们也可以发动关城内外的百姓,让他们参与到防御工事的修缮中来,给予他们一定的报酬,这样既能解决部分资金问题,又能让百姓们增强对关城的归属感。”
会议结束后,林夏和陈将军立刻行动起来。林夏日夜赶写奏章,详细阐述云漠关的现状以及整顿计划,派人快马加鞭送往京城。陈将军则亲自带领士兵们清理军营,整顿军纪,同时着手统计所需的物资和人力。
在林夏和陈将军的努力下,云漠关渐渐有了一丝新的气象。士兵们的精神面貌开始好转,百姓们也看到了希望,开始积极配合各项工作。而林夏深知,这只是一个开始,前方还有更多的困难和挑战等待着他们,他必须全力以赴,为云漠关的安宁,为百姓和将士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