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龙门石窟佛瞳谜 上(1 / 2)

('洛阳的硝烟与残红尚未散尽,腊月十五的阴影已如极北的寒流,日夜侵袭而来。

太原兵械库,如同一只蛰伏于黑暗中的钢铁巨兽,等待着吞噬的时机。然并州王珪经营多年,铁桶一般,强攻无异自投罗网。

东都截获的火药线索虽断,却留下更深的疑窦——淮阳王在洛阳盘踞多年,其志岂止于一座城楼?必有更深的根基,更致命的依仗!

线索,如同破碎的蛛网,在浩如烟海的卷宗与市井流言中沉浮。最终,一个尘封多年、带着诡异色彩的传闻,引起了李璃雪的注意——龙门石窟,卢舍那大佛,夜半佛瞳放光!

曾有巡夜僧人言之凿凿,却旋即被寺中长老斥为心魔幻视,严令禁口。

这传闻,如同投入深潭的石子,在李璃雪心中激起涟漪。卢舍那,光明遍照之意。其眼,据传乃武后捐脂粉钱所造琉璃,内蕴神异。

光?

是宝光外泄?

还是…人为?

龙门山阙,伊水汤汤。

千窟万佛,静默地俯视着千年流淌的河水。

时值深秋,山色苍黄,伊水碧蓝,更衬得那依山开凿、连绵数里的石窟群气象恢宏,庄严神圣。

巨大的卢舍那大佛龛雄踞西山中部,主佛高达十七丈有余,端坐于八角束腰莲座之上。

佛像面容丰润饱满,眉眼低垂,嘴角含笑,带着洞悉世情的慈悲与无上威严。

无论从哪个角度仰望,那双半阖的佛眼,都仿佛穿透了时空,静静地凝视着芸芸众生。

朗朗阳光透过山隙,洒在斑驳的石壁上,投下深深浅浅的光影,空气中弥漫着香烛、岩石风化以及一种难以言喻的、属于时间的沉静气息。

游人与香客穿梭于栈道洞窟之间,惊叹声、祈祷声低回,汇成一片属于佛国净土的虔诚嗡鸣。

李璃雪三人混迹其中。

她换上了一身素雅的青灰色布裙,头发用同色布巾包起,脸上未施脂粉,只露出一双沉静如渊的眼眸,锐利地扫视着大佛周遭的每一个细节——风化的石纹、青苔的分布、栈道栏杆的磨损、甚至香炉里新燃的香灰。

石憨则是一身苦力行脚的短打,背着个半旧的褡裢,里面鼓鼓囊囊似装着工具,他铜铃般的眼睛看似好奇地东张西望,实则肌肉紧绷,双臂旧伤在阴冷的山风中隐隐作痛,那根从不离身的青冈木棍就斜横在褡裢之中。

如兰扮作活泼的小村姑,挎着竹篮,里面装着些山果干粮,蹦蹦跳跳,不时向路过的僧人合十问讯,清脆的声音在洞窟间回荡。

“璃雪姐,你看那大佛的耳朵!”如兰假意仰头惊叹,压低的声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凝重,“右耳垂后那片青苔…颜色是不是比旁边的深一点?边缘也…太规整了些?像是被什么东西蹭掉了,又勉强长回来?”

李璃雪的目光瞬间锁定!

果然!卢舍那大佛右耳垂后下方,紧贴着头颅与山体连接处,有一片巴掌大小区域的青苔,色泽显然比周围深暗,边缘呈现出一种不自然的、近乎直线的切割痕迹!仿佛有什么东西经常在那里摩擦进出,破坏了原有的青苔,新长出的又未能完全覆盖!

在周围浑然天成的风化痕迹中,这细微的破绽,如同白纸上的墨点!

“石大哥,看那耳后缝隙。”李璃雪的声音凝成一线。

石憨眯起眼,农家子弟对泥土痕迹的敏锐直觉远超常人。

他装作整理褡裢,靠近几步,借着阳光的角度仔细打量。那耳后与山壁的缝隙看似狭窄,不足一指,但缝隙深处…隐约可见一丝极其细微、不同于周围岩石本色的…金属冷光?

且缝隙边缘的石质,似乎比别处更加光滑,带着一种被长期摩擦的润泽感!

“有门道!”石憨闷声道,眼中精光一闪。

入夜,龙门山阙陷入一片死寂。白日里的喧嚣香火散尽,只余下呜咽的山风和伊水永不停歇的流淌声。

巨大的佛像在清冷的月光下投下森然黑影,如同沉睡的巨人。石窟深处,偶有夜枭的啼叫划过,更添几分幽邃阴森。

三道人影如同融入夜色的蝙蝠,悄无声息地沿着陡峭的山壁向上攀援。

李璃雪身法轻灵,足尖在凸起的岩石或枯藤上一点即过。

石憨则凭借着蛮力与平衡,巨大的手掌如同铁钩,牢牢抠住岩缝,每一步都踏得沉稳有力。如兰紧随其后,动作轻捷如猫。

很快,三人便悬在了卢舍那大佛巨大的右耳下方。冰冷的山风从耳廓后吹过,发出细微的呜咽。

月光被佛像的头颅遮挡,此处一片深沉的黑暗。

石憨深吸一口气,双臂的酸痛在夜风中似乎更加清晰。他稳住身形,右手小心翼翼地伸出那根油亮的青冈木棍。他将木棍末端,极其缓慢、极其谨慎地探入那耳后与山壁之间那道狭窄的缝隙。

触感传来!

缝隙深处并非坚硬的岩石,而是一种冰凉、光滑、带着金属弹性的阻碍!木棍末端传来极其细微的机括咬合与摩擦的震动感!

“里面有东西!活的!”石憨压低声音,带着一丝兴奋和凝重。他屏息凝神,凭借着棍身传递的每一丝微妙触感,如同最老练的匠人感知木料的纹理,小心翼翼地试探着。

推、顶、挑、拨…青冈木棍在他手中化作最精密的探针。

“咔哒…”

一声轻微到几乎被风声掩盖的机括弹动声响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