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以工代赈?不,是总包工头的诞生(2 / 2)

“以工代赈…”他喃喃重复着这四个字,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

突然,他扑通一声跪了下去。

“江州牧!”他的声音都在颤抖,“您…您这是圣人之策啊!”

江书晚被他突如其来的动作吓了一跳:“你干嘛?快起来!”

“不!”周子墨热泪盈眶,“属下今日方知何为治世之才!”

他转向人群,声音激昂:“各位乡亲!你们知道江州牧提出的'以工代赈'意味着什么吗?”

人群茫然地看着他。

“这不仅仅是救济之法!”周子墨越说越激动,“这是恢复生产的良策!是重建民心的妙计!是赋予百姓尊严的治世之道!”

他引经据典,滔滔不绝:

“《孟子》有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江州牧深谙此道,不是单纯的施粥救济,而是让百姓通过自己的双手获得报酬,重建家园!”

“《荀子》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江州牧把百姓当作治理的根本,让大家在劳动中找回自尊,在建设中重获希望!”

“这就是古之圣王的治国之道啊!”

周子墨说得慷慨激昂,口沫横飞。

江书晚在一旁听得一愣一愣的。

她就是想把自己的生活环境改善一下,怎么就成圣人之策了?

不过百姓们听得似懂非懂,但有一点他们听明白了:干活就有饭吃,还有工钱拿。

这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我愿意干!”

“我也愿意!”

“州牧大人,您说怎么干,我们就怎么干!”

人群中爆发出热烈的响应声。

江书晚看着这些朴实的面孔,心中涌起一阵暖流。

不管怎么说,能帮到这些人,也算是做了件好事。

“好!”她大声说道,“那我们就这么定了!明天开始,所有人都可以来报名参加'以工代赈'计划!”

人群中爆发出震天的欢呼声。

“万岁!”

“江州牧万岁!”

“以工代赈万岁!”

江书晚被这热烈的气氛感染,心情也好了起来。

但是很快,现实给了她当头一棒。

人群散去后,通判魏谦带着几个官员走了过来。

“州牧大人。”魏谦脸上挂着公式化的笑容,“刚才听您说要搞什么'以工代赈',下官佩服得很。”

江书晚听出了他话中的嘲讽意味:“有什么问题吗?”

“不是问题,是困难。”魏谦摊摊手,“您说要给工钱,请问银子从哪来?您说要管饭,请问粮食从哪来?”

江书晚皱眉:“府库不是有存银吗?”

“府库?”魏谦苦笑,“州牧大人,您昨天不是看过了吗?府库空空如也,连只老鼠都没有。”

“那官仓呢?总有些存粮吧?”

“官仓也空了。”另一个官员接话,“前些日子闹瘟疫,粮食都用来救济了。”

“工具呢?总得有些锄头铁锹什么的吧?”

“器械库失火了。”魏谦一本正经地说,“什么都烧没了。”

江书晚听着这些话,气得想骂人。

什么瘟疫救济,什么意外失火,这群人分明就是把州府的财产瓜分了,现在在这里装无辜!

“魏通判。”她压住怒火,“那你说,这个计划怎么办?”

“这个嘛…”魏谦故作为难,“要不州牧大人自己想想办法?毕竟这是您提出的计划。”

其他几个官员也在一旁阴阳怪气:

“是啊是啊,我们也想帮忙,但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州牧大人神通广大,一定有办法的。”

“我们就等着看您大显神威了。”

江书晚看着这群人幸灾乐祸的嘴脸,心中怒火中烧。

但她也知道,跟这群蛀虫生气没有任何意义。

“我知道了。”她冷冷地说,“你们先回去吧。”

等这群人走远,江书晚才松了口气。

“小姐。”清露担心地问,“现在怎么办?”

江书晚没有回答,而是拿出地图,仔细研究起来。

既然指望不上这群贪官污吏,那就只能另想办法了。

她的目光在地图上游移,最终停在了一个地方。

黑风山。

就是上次她翻墙摔进榴莲堆的时候,那个山匪头子刀疤刘盘踞的地方。

江书晚眯起眼睛。

山匪虽然是亡命之徒,但他们手里肯定有钱有粮。既然正道走不通,那就只能…

她看着地图上标注的黑风山,嘴角勾起一个危险的弧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