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百合茯苓霜(2 / 2)

“我明白。”她颔首,“正好,今日试做茯苓霜,最是安神固本,公子若不嫌弃,稍后带些回去给夫人尝尝。”

说话间,茯苓粉已筛妥。

戚萝取来清晨熬好、滤得澄清的牛乳,又备了少许蜂蜜和一点点研磨极细的盐。

将茯苓粉缓缓调入温热的牛乳中,以小火慢熬,用竹匙朝着一个方向不停搅动,防止粘底结块。

灶膛里火舌温柔舔着锅底,锅内乳白色的浆液渐渐变得浓稠,散发出混合着茯苓独特土腥气和牛乳醇香的温暖气息。

待火候恰到好处,调入蜂蜜和那一点点几乎尝不出的盐,盐能吊出甜味,更能引茯苓药性下行归经。

她将熬好的茯苓霜盛入白瓷小盅,表面刮得平平整整,撒上一小撮方才阿桃挑拣出的、撕成小片的干百合瓣。

“公子尝尝看。”她将一盅递给宋修。

宋修接过,瓷盅温热熨帖着掌心。

他舀起一勺,霜体细腻滑糯,入口是极致的柔润,茯苓的微涩被牛乳的醇厚与蜂蜜的清甜完美中和,尾调那一丝若有似无的咸,更衬得滋味层次丰富,咽下后,喉间只余满口清香与宁和。

“很好。”他放下瓷勺,眼中是真实的赞赏,“母亲定然喜欢。”

“能合夫人口味便好。”戚萝微微一笑。

次日清晨,郡主府的六名丫鬟准时到了。

为首的叫云鬓,约莫十七八岁,模样周正,行事稳重,一看便是丫鬟里拔尖的。

另一个叫丹霞的,眉眼灵动,未语先笑,看着活泼些。

其余四人则稍显拘谨,垂手立在后面。

戚萝早已收拾出一块敞亮的区域,摆了长案和必备的厨具。

她并未急着教授具体菜式,只让她们先从头学磨米浆。

“欲做佳肴,先识食材。米浆是许多点心的根基,磨得匀细,火候到位,方有后续的千变万化。”

说着演示了一遍如何泡米、如何控制石磨的转速与水量。

丫鬟们起初有些轻慢,觉得这活计粗笨。

待自己上手,才发现那石磨沉重难推,水量稍多便稀薄,稍少便干涩卡顿,磨出的浆液粗细不均。

云鬓沉静,默默调整着力度与节奏,虽慢却稳。

丹霞则有些焦躁,额角沁出汗珠,磨出的浆液却总不尽人意。

另外四人更是手忙脚乱。

戚萝并不斥责,只偶尔出声点拨一两句关键,更多时候,是亲自一遍遍演示那枯燥的旋转动作。

小院里只剩下石磨规律的“咕噜”声和细微的喘息声。

歇息时,戚萝将昨日熬好的茯苓霜分给众人。

“磨浆最耗心神,这茯苓霜安神健脾,大家都用一碗。”

瓷白的小碗里,乳白的霜体润泽可爱,百合瓣如小舟轻覆。

丫鬟们小心翼翼尝了,那细腻温润的口感和恰到好处的甜意,立刻驱散了疲惫,连带着看这位未来师傅的眼神,也多了几分真切的信服。

云鬓吃完,恭敬地将碗洗净放好,低声道:“谢姑娘赏。”

丹霞也咂咂嘴,笑弯了眼:“姑娘,这比府里厨房做的甜汤还好吃呢!”

戚萝看着她们,目光温和却通透:“点心吃食,说到底,不过‘用心’二字。火候、用料、手法,差之毫厘,谬以千里。日后你们便知。”

一整日,小院里都弥漫着米香与茯苓的清芬。

直到日头西斜,才将丫鬟们送走。

喧闹散去,阿桃一边收拾着狼藉的灶台,一边小声道:“姑娘,那个叫丹霞的,歇息时总爱四下张望,还旁敲侧击问许多咱们铺子的事…”

戚萝擦着石磨的手顿了顿,嗯了一声。

随即道:“馆中杂乱,你病体初愈也须得防着吹冷风,今晚便在后院歇息。”

夜幕悄然落下。

远处,更夫梆子声遥遥传来,三更天了。

万籁俱寂之时,味真馆临巷的窗棂下,一道几乎与阴影融为一体的黑影,如鬼魅般悄无声息地贴墙而立,凝神倾听着馆内早已沉寂的声息。

一只骨节粗大、布满旧疤的手,轻轻按在了腰后冰冷的刀柄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