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破城(1 / 1)
以往这个时候,叛军能靠着人数来压制登墙不多的唐军,让其无法大规模“登陆”。
可南城门此刻的情况,已经是摁不住了。
前五十名陌刀手的舍生忘死,杀的叛军后退三十米,开辟出了一条通道,源源不断的陌刀军顶着箭矢不断攀登。
李嗣业亲自登城,堂堂安西军都护,几乎是叛乱后大唐武将的最高头衔,他都冲上第一线了。
士气由此大振!
“杀!!”
“杀啊!”
陌刀队以一挡十,在这不算开阔的城墙上犹如屠夫,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发起冲锋。
砰!
咔嚓……
“啊!”
惨烈的哀嚎此起彼伏,犹如炼狱一般。
叛军越是嘶吼,越是冲锋,就死的越快。
没有城墙的保护,被陌刀军当白菜砍。
尸体一具一具的倒下,猩红的血液顺着石板的沟壑汇聚,越来越多,再顺着城墙上的孔洞洒落。
有一种银河落九天的既视感。
只不过那不是水,而是血!
古城淌血,光斑闪耀,无尽的呐喊将此地衬托为了地狱。
仅仅一刻钟,南城门彻底崩了,至少两千陌刀军已经杀上城墙,越来越多的陌刀军加入战场,这就意味着越来越快的溃败。
其主将更是被李嗣业阵前斩首,人头踢下城墙。
纛旗于烈火之中焚烧。
当径州城内大营的三千援兵抵达之时,已经晚矣。
双方于城梯,城内,城洞爆发激战和厮杀。
但依旧是溃败,除了来三千重甲骑兵的冲锋,能阻止陌刀军,其他的来了只能眼睁睁目送城门被打开。
仅半个时辰,也就是一个小时,南城门被速破。
咯吱……
沉重巨大的城门从里面被打开,发出刺耳的嘶鸣声。
里面是乌泱泱的敌我军队在互相冲杀,混战,密密麻麻的全是铁甲和人头。
位列大门口的是李嗣业,他魁梧的身体矗立,其浑身浴血,手臂刀口不下三处,不知道是杀了多少人,头发都被鲜血泡透。
他奋力大喊:“南门已破!”
“南门已破!!”
巨大的声音在南岸形成回响。
混乱的城内战场,也有叛军声音:“快杀过去,关上城门!”
“快!!”
叛军慌了,歇斯底里,发疯似的冲锋,用长矛冲击着陌刀军的防线。
许多安西军被刺伤,跌倒在地。
但这无伤大雅,陌刀之下,无人能过。
神武军骑兵早已经等待在城外西南面的山地中,一看到城门洞开。
李凡的双眸瞬间射出气吞山河的杀伐。
“城门已破!”
“赵北,季云,速速进攻,打通通道!”
“是!!”
二将大吼,齐刷刷上马。
“冲!”
轰隆隆!
万骑精锐,逐鹿南岸,从山林中杀出,卷起滚滚尘沙,犹如一把最为锋利的巨矛,刺向南城门。
“杀啊!!”
他们的滔天呐喊,伴随着轰隆隆的马蹄声,淹没了南城门。
陌刀军已乏力,迅速退至两侧,战术协同,让骑兵开路,整个过程无比丝滑。
骑兵从陌刀军中间掠过。
砰!!
骑兵撞阵,人尸横飞。
噗噗噗的血雾不断炸开,伴随着惨叫和哀鸣。
不知道多少长枪送入了叛军的脖子,那是没有盔甲保护的地方,一刺一个准。
叛军阵线被瞬间撕裂出一个口子,三千人后退数米,阵线不稳。
赵北枪出如龙,先行挑死对方一名校尉,双手直接将人举过头顶。
怒吼:“太子有令,杀!”
“杀啊!”
骑兵呐喊,疯狂冲杀,战马踩踏,血流成河。
南城门原本守城的三千多人崩了,这下增援过来的三千人再次崩了,堵不住缺口,被骑兵群屠杀。
只坚持一刻钟,就开始朝城内溃败。
而李凡的出手还没有结束。
为了尽可能摧毁径州城的叛军中枢,他又令铁牛率重甲营后续入场,直奔西边,打开西城门。
而北,东两个城门不再进行猛攻,转为协同。
敌军若去其他地方增援,就真的进攻。
敌军不走,他们就佯攻。
命令于半小时后就到达了各级指挥官手上,对径州城的围猎就此开始。
腹背受敌,四面楚歌的局面,加重了吴尧,裴绍的指挥难度。
毕竟冷兵器作战,可没有信息化。
长驱直入的骑兵群更是无法解决的存在,将径州搅的天翻地覆。
半小时后,叛军设在城内的军营,也就是负责向四城门运输辎重,援兵的老巢被赵北,季云找到。
神武军骑兵随即展开屠杀,骑兵踩死的都是成片。
自此,径州城内彻底大乱。
到处都是厮杀,到处都是溃兵。
晌午时分,西城门被重甲骑兵拿下。
新通道的开辟,就代表着越来越多的唐军可以入城。
北,东二门彻底转为围困,以军阵封锁,不放城内任何一支溃兵离开和广平王汇合,李凡要一锅全吃!
一时辰后。
“报!”
“殿下,北城门遭到突围!”
“报!”
“殿下,东城门遭到突围!”
李凡冷冷一笑,他就知道。
“田猛,将神箭营一分为二,分别增援过去,假设弓箭墙,只要叛军敢突围,就给孤射回去!”
“是!”
田猛领命立刻离开。
一直到入夜,三个时辰过去,吴尧,裴绍二人不知道分头突围了多少次,但最终都被打了回来。
城墙是他们的护身符,但此刻也成为了他们的催命符。
大军通行城门,无法展开,速度有限,而外面的唐军几乎就是照单全收的猎杀,弓箭,长矛,铁盾,组成了城外之城。
绝望,恐慌,开始在全城蔓延。
吴尧斩杀十几名临阵脱逃者,才勉强维持住了局面,而后他被迫集结军队,全力巷战。
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都是徒劳。
这些军队甚至都不是凤翔府的最高战力,如何能打?
神武军,安西军以摧枯拉朽之势,打的叛军节节败退。
大量溃散的叛军找不到指挥官,纷纷投降,少的几个人,多的甚至上千人的大规模投降。
都是大唐人,并非安史叛军,所以没有人愿意在逆风的时候还跟着吴尧反击。
_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