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章 杭城的路上(1 / 1)
天刚蒙蒙亮,处在山区老镇笼罩一层淡淡薄雾,但不用多久,就会被东边峡谷来的第一抹霞光驱得一干二净。
曾天明五点钟就起床了,简单洗刷一下,带着黑眼圈,早早去到许岩家。
自从许岩跟他说,今天一早,到江县汽车站坐班车去杭城,心情一直处于亢奋状态,他妈的,都十八岁了,还没去过杭城呢。
曾天明听从许岩安排,背着一个空书包去,到了许岩房间,看到许岩在收拾东西,给了曾天明一摞五本书,其中四本书每一页夹着一张国库券,页和页之间又用浆糊粘住,打不开。
另外一本是英语课本,可以随手拿出来翻看。
许岩告诉曾天明,那四本书里,共两万国库券,他的书包也一样。
曾天明佩服许岩细心,想得周到,刚在路上,还在想,四万国库券放一起都有一摞,带出门多不安全。
这次去杭城,不单单是为了国库券,主要是去追讨清泰百货欠红星电线厂八万元债。
承包了红星电线厂,自然而然继承了一切债务。
当初决定承包时,许政华还疑虑追不回,连镇企业办主任和蔡家民都追不回来,你两去有用。
许岩说,事在人为,钱主任和蔡厂长主要是方法不对。其实,给许岩自信心的是,前世林仙儿一个人能够讨回来,他两个一起,哪有讨不回的钱?
林仙儿却没有许政华的疑虑,现在她无条件相信许岩。
至于曾天明一起去,一个是他和林仙儿去,会招来流蜚语,再一个,有些出力的活需要曾天民去做,反正,这趟旅程,曾天明的角色是保镖和苦力。
许岩对曾天明说“这次去,不仅是追欠款,还有蛮多事情要你干,任务光荣艰巨。”
收拾完,两人背着各自书包,往馄饨店方向出发,到了馄饨店,门虚掩着,林仙儿早已生炉做好三碗馄饨,另外,每人两个肉粽子。
由猪肉做馅的糯米粽子,顶饿,林仙儿用一个袋子装了二来个粽子,又装在早已备好的旅行袋,旅行袋里,有三人准备出门换洗的衣物。
林仙儿还自带了一个水壶。
许岩说天热,粽子容易坏,林仙儿说我们三个人,几天就吃完。
曾天明讨好说,仙儿怪不得会当老板娘、当厂长,会过日子。
自从林仙儿给周倩艳,炖了几次黄豆猪蹄汤和鲫鱼汤,曾天明对她感激不已,他对许岩说,这辈子除了听周倩艳的话,第二个就听林仙儿。
许岩一脸嫌弃,只有无话可说。
许岩他们三个,热热的吃完馄饨和粽子,许岩和曾天明各骑一辆,林仙儿坐在许岩自行车后,江县汽车站离老镇有二十里路,骑了半小时,自行车停在汽车站的自行车停放点,交了五毛停车费。
汽车站售票点排队买票,一人十三块四毛,这时候,火车票,长途汽车票还没有实名制。
江县的候车厅小,人却不多,坐在条椅等到九点半,从一个小门检票后,上了一辆中型客车,三十坐左右的座位,车中间是通道,一排两个座位并排,一排一个座。
车子出发,马路还没硬化浇了水泥路,汽车橡胶轮胎和砂子摩擦,声音奇大,而且,遇到路况不好,摇摇晃晃颠簸,坐久了,胃都不舒服。
而且,又是夏天,客车充斥着汗臭味的闷热,这时的客车没有空调,就是有,也舍不得开。
车厢里,闹哄哄的,说话声,整改行李包裹的磕碰声,但随着车子在马路上一路颠簸,大家在溽热中昏昏欲睡。
许岩自律地拿出一本英语书,默默背诵起来,现在他已经有了好习惯,只要有空闲,就学习英语。
林仙儿靠在座位上,眼望一处,不知在想啥,但偶尔眼神朝许岩的方向飘一眼。
曾天明第一次出远门,好奇,伸长脖子朝窗外望,一路上,触目所及都是田野,遇着村庄,也是黄泥墙,黑瓦栎。
九十年代初,一切都在野蛮生长。
从江县到杭城,客车要开四个半小时,待过了两个小时后,时间已近十二点,客车司机朝一条小路拐个弯,再开十几分钟路,终于在一家叫“樟树底饭店”停下,客车还跟着一个售票员,那是因为在沿途有人上车买票。
司机和售票员口里喊着,下车吃饭,一边等着车里的人下后,关上车门,然后和司机一起,在饭店老板的招呼下,到里面就餐去了。
这明摆着是让人去饭店吃饭,到时候,饭店会按照营业额给司机和售票员提成。
许岩无声笑了一下,市场经济已然随处可见。
从车里下来的二十来人,站在饭店门前的空地里,有的已拎着包进了饭店,点菜吃饭,也有的想省钱,就蹲在车的一旁,吃自带的零食。
许岩他们三人见此光景,对视了一下,刚才售票员往下赶人的时候,林仙儿没把装粽子的旅行包带下来。
林仙儿和曾天明准备等会儿上车,吃粽子填肚子。
许岩手一挥,说我们也去吃。
在樟树底饭店,许岩他们三人点了三个菜,宫保鸡丁、豆腐干炒肉片和西红柿蛋汤。
菜上来,只见宫保鸡西是鸡肉少辣椒蒜多,豆腐干炒肉片是豆腐多肉片少,西红柿蛋汤却尽是汤,饭后一算账,菜是28元,饭两元每人,还好饭是吃多少都行。
饭毕,曾天明拍着圆圆肚子,看着大厅七八桌都坐得满满的,便吐槽饭店的菜品太垃圾,说菜没婶烧得好吃,也没仙儿你烧得好吃,生意却这么好,不讲道理啊。
许岩说,这饭店好就好在这地理位置,我们江县到杭城,来一趟要经过一个饭点,在饭点处开饭店,生意能不好吗?
曾天明说就是地方好,那也得厚道嘛,菜的质量总要保证吧。
林仙儿说那要看情况,到时有人竞争,菜品自然就会上去。
仙儿的话说在点子上。
在许岩的记忆里,这樟树底饭店生意一直兴隆到新的世纪千禧年,那时随着经济发展,人流动快,在樟树底饭店周围,陆续开了好几家饭店。
有人竞争,樟树底饭店的菜品也好了起来,特别是宫保鸡丁成为该饭店的特色菜,因为,鸡是土养的,食材是农家种植的,天然环保。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