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 德意志邦联与普鲁士未完成的军改(1 / 2)

第75章 德意志邦联与普鲁士未完成的军改

自从6月16日米兰沦陷的消息传到德意志各地,本来磨磨蹭蹭、犹犹豫豫,想著坐山观虎斗、看好戏的德意志各邦国君主们,仿佛被浇了一盆冷水般醒了过来。他们开始急急忙忙地积极备战,纷纷高声呼吁召开德意志邦联会议,以决定是否派遣联军。

这次奥撒法战爭中,是奥地利帝国率先宣战撒丁王国,之后法国参战,按照德意志邦联的条款,各邦国没有义务参战。

但隨著战事的变化,奥地利节节败退,哈布斯堡家族在德意志各邦国金钱攻势,再加上法国强大后带来的巨大威胁,主战派的声音越来越大了,终於6月22日的法兰克福会议上各邦国决定出兵。

不过,出人意料的是,本来在各德意志邦国间奔走呼號、积极鼓动动员的奥地利代表,突然间偃旗息鼓,甚至在法兰克福会议上提出大家只要动员即可,不需要参战,奥地利可以独自应对法国的提议。

弗朗茨本来也没指望德意志邦联的各个邦国能真正派兵出战。法国在阿尔萨斯洛林一线修筑了要塞。邦联各国军队心里都打著小九九,想要保存实力。毕竟谁也不想万一军力大损被普鲁士或者奥地利直接吞併。

如果让邦联军队乘坐铁路到伦巴第王国,一方面伦巴第王国的后勤能力承受不了,奥地利已经聚集了33万人军队,又再徵集预备役,估计可以达到35万人,

这已经到了补给上限。另一方面,现在这个时代的火车速度和运输能力实在是一般,等他们赶到伦巴第,估计决战都打完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各邦国出一支小规模军队,在普鲁士的莱茵兰地区和卢森堡附近集结,迫使法国不敢从国內继续增员伦巴第。

不过,普鲁士已经看到了机会,普鲁士的外交大臣施莱尼茨在会议上提出,

普鲁土王国愿意提供补给物资和负担一半军费,不过前提是由普鲁土王国担任这支联军的统帅。

这是要拋开奥地利,扩大普鲁士王国在德意志邦联话语权,这个提议自然遭到了奥地利、巴伐利亚等国的坚决反对。要是真组织联军,统师的席位也是留给奥地利的,毕竟奥地利是德意志邦联的主席。

这次爭论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德意志领导权的问题。

经过两天时间的各种拉扯,法兰克福会议最终达成了一个折中的决议:赞同奥地利帝国方案的邦国可以仅限於动员到莱茵兰地区,给法国施加军事压力;而赞同普鲁士方案的各国则可以组织联军,由普鲁士统帅。

和以往一样,普鲁士得到了德意志北部和西部大部分国家比如不莱梅、安哈特等国的支持,南德意志诸邦国和北部的比如汉诺瓦王国则是坚决支持奥地利的决议。

动员的决议虽然已经下达,但这个时代的动员效率实在是不高。

普鲁士已经提前在莱茵兰地区进行了部分动员,但要对付法国,这几方军队还是不够看的,很快,威廉摄政王宣布了全国动员,但是,已经过去三天了进度条仿佛不动了,这让威廉摄政王大为恼火,现在在柏林的会议室发著脾气。

1859年6月24日上午柏林。

摄政王威廉在宽的会议室中步,皮靴在光滑的地板上发出沉闷的响声,

双手背在身后,眉头紧锁,边走边有些恼怒地说,“毛奇,你是说我们还需要整整两个多星期才能完成动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