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竖子不足与谋!(2 / 2)
金銮殿上,他因书法出众得以上殿面圣,又因长相丑陋被皇上耻笑“猴子难登大雅之堂”,满堂哄笑的画面。
一人一驴,三千里到边关上任,豪情壮志,指着月亮说他要干出个名堂的画面。
不愿与知县同流合污,指着知县的鼻子骂,被当众扒下裤子,打了三十大板,蒙受奇耻大辱的画面。
十万北莽大军浩浩荡荡入关,他仰天长啸,自己终将把失去的全都夺回来的画面。
完颜烈不顾劝阻,走出营帐的背影。
……
他自负有惊世之才。
却始终未遇良主。
人生四十年。
如梦似幻。
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许昌德整理衣冠,目光扫过在场众将士,吐出最后一句:
“一群废物,竖子不足与谋!”
“噗嗤!”
他的头颅被一刀斩下,脑袋落到地上,一双眼睛还瞪着,充满着鄙夷。
……
……
肃马城头,欢呼声如同山呼海啸,经久不息。
“陈统领威武!”
“陈统领天下无敌!”
士兵们将手中的兵器高高举起,用尽全身的力气嘶吼着,宣泄着心中的激动与狂喜。
汤仁牧和余宇澄并肩而立,看着浑身浴血却毫发无伤的陈木,脸上同样写满了震撼。
“此子……当真有万夫不当之勇。”
余宇澄由衷地感叹道。
“何止是万夫不当。”
汤仁牧捋着胡须,眼中满是欣慰与自豪,“我南虞有此猛将,何愁北莽不平?”
就在这时。
城外的北莽大军,忽然开始出现异动。
他们不再保持进攻的姿态,而是开始缓缓后撤。
“他们……他们要跑了!”
一个眼尖的士兵,第一个发现了这个情况,声音因激动而变得有些尖锐。
“北莽人要跑了!”
这个消息,如同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城头上的欢呼声,变得更加热烈。
压抑在他们心头数月的阴霾,终于有了被驱散的迹象。
“将军!我们追不追?”
熊勋单手提着长枪,凑到汤仁牧身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汤仁牧和余宇澄对视一眼,又看了看已经力竭的陈木。
“不着急,谨防有诈。”
“观察观察。”
“等陈木恢复力气,明天再说。”
最后这句才是重点。
……
浑河南岸,沧州。
南虞援军的大营连绵十里,旌旗蔽日。
沧州县衙内,几名面庞英俊、身材魁梧的男子正随着悠扬的乐曲翩翩起舞。
主位之上,一个面白无须的中年男人斜倚在铺着虎皮的软榻上,手中端着一只晶莹剔透的夜光杯,杯中盛着殷红如血的葡萄酒。
监军太监,童宝。
他的眼神半眯着,似乎完全沉浸在歌舞与美酒之中。
帐帘被轻轻掀开,一名身披银甲的副将快步走了进来,单膝跪地。
“督公!北岸探子传来急报!”
童宝眼皮都未抬一下。
“说。”
声音尖细而阴柔。
“北莽大军……撤退了!”
副将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颤抖。
“哦?”
童宝手中的夜光杯顿了一下,那双半眯着的眼睛,终于完全睁开。
“撤退?”
“汤仁牧那个老匹夫……竟然真的守住了?”
他缓缓坐起,声音中充满了难以置信。
在他看来,肃马城不过是一座孤城,兵力孱弱,面对北莽十万铁骑,覆灭只是时间问题。
可现在……
汤仁牧不仅没死,反而把北莽人打退了?
这怎么可能?!
童宝的脸色阴晴不定,帐内的气氛也随之变得压抑起来。
跪在地上的副将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消息属实吗?”
许久,童宝才缓缓开口,声音冰冷。
“千真万确!我们派出的探子,亲眼看到北莽大营正在拔寨,大量的辎重和伤兵,正朝着北边撤离!”
“……”
童宝沉默。
不能再等了。
若是再坐视下去,让汤仁牧独自一人揽下这退敌的大功,他这个手握二十万大军却按兵不动的监军,回到京城,必然会遭到政敌的疯狂弹劾。
不行!
这份功劳,必须有我一份!
而且。
是最大的那一份!
童宝的眼中闪过一丝狠厉。
他猛地站起身,将手中的夜光杯重重地摔在地上。
“啪!”
清脆的碎裂声,在寂静的大帐中显得格外刺耳。
“全军集结!立刻渡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