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借调(1 / 2)
('包拯请三司使王伯虞协助,从三司调取了十数名磨勘吏人,分别来自三司下设的勾院、磨勘司和专勾司等。以协助开封府查案为名,将这十余名三司吏人都请了进来,单独给他们辟了一处安静的院子,先好生招待了两日。
第二天黄昏时分,晚饭刚毕,包拯脱去官服,换了便装,随身只带了两个随从,穿角门来到后院,与众人相见。
十余名三司吏人被开封府招待了两日,说是协助查案而来,又不见卷宗,正在摸不着头脑时,见御史亲来,都忙不迭地向他致礼。包拯也很客气,一一还了礼,又叮嘱随从,叫府里的缉司官看牢院子,不使一人近前。
众人听包拯这样吩咐,也都察觉到了气氛不对,纷纷肃穆起来。
只听包拯开口道,“因有桩案子头绪不清,有劳各位协助详查,此事我已与宰相大相公商议过了,请各位来的帖子,也是大相公亲自递下的。我的意思是,先屈尊大家在开封府将就些时日。若是有谁不情愿,也请现在就站出来。实在是案情复杂,恐走脱了消息。”
众人不期一向耿直果敢的包拯居然会说出这样一番话,有一人开口道,“御史客气了,我等虽身为三司人员,但都知晓御史的为人,而今有机缘能够协助御史,理不应辞的。但可否请御史相告:需要我等在这里呆多久?若是久了,怕还要派人回家带个口信,取些随身衣物过来。”
包拯微微一笑道,“案子未毕,事情未完,各位便不能离开。依我的话,各位先在这里住上一年罢。待案子消了,主犯归法,大家也可各自回家。”
包拯的声音虽低却掷地有声,众人一听他这番话,性子再温和的也坐不住了,当场就炸了锅,“什么案子非要我们呆上一年?还请御史直言,给大家说个明白才好。”
瞧着止不住院里群声沸腾,包拯便耐心地等了一会儿,待声音略小了些,才重新开口道,“请听我细细说明:使相大相公已想到各位的担心,若愿意留下的,明日一早,大相公和三司使会派人登门,以边关榷场清账为名,向各位家中解释。边关路途遥远,来回就要一年时间,加之有大相公和三司使作保,想来家中也可安心些。大相公也会时常派人往各位的府中去,会把家中事情再告知给大家。但只一件,这一年不能与家中有书信往来,还请各位体谅。”
众人听了又开始议论起来,有人斗着胆子问道,“若是不想留下的,又当如何?”
包拯笑道,“不想留下,本府不会阻拦各位,现在就可以离开。大相公那里另有差遣,至于他会把各位派往何处、做什么、要多久,本府不便多问,也无法告之。”
这几句话众人基本都听明白了,意思就是:愿意留下干活的,御史包拯和宰相庞籍都会买他们这个面子,更不用说,顶头上司三司使也会大大地记下这件功劳。
若不愿留下,恐怕是将这三个人都得罪了不说,大相公不论把自己派到哪里,怕都是短期回不了家的。
想到这一层,基本上人人都无可奈何地低下头,答应了留下。
包拯瞧大家都应允了,心里一动,坦然道,“若不是案情实在复杂,账目又错综繁琐,我也不会出此下策,将大家强行关在这里。实在是事关重大,大相公已私下与官家道明一切,为了官家,也为了百姓的民生,委屈各位了。”
他脸色凝重,又向众人深深施了一礼,“各位府上的情况,我们都已打听清楚,若真有高堂病重、妻儿弱小的,或是那玩弄官场沉浮、好大喜功之人,我们也不会请了来。各位本就胸中有大志,却无背景,又少银钱傍身,所以都遭受了排挤。但请各位不要怕,今日虽暂且受些委屈,日后都会给大家补偿,由我和大相公亲自做担保,请各位安心。”
包拯瞧着众人的脸色也都肃穆起来,便继续道,“大相公的谢礼,日后他会亲自登门向大家言说,今日,希仁这里先向大家拜谢,希望我们这一年共事,各位都能秉承公正之心,不论大家看到了什么、对方的来头如何大,都不要怕,我和大相公就在各位身边,开封府不准徇私枉法,还请大家务必以诚相告。”
包拯的一番话,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他不是个情感细腻之人,但今天这一番话却说得极为诚恳,把对方的担心之处全点透了,又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院中众人被这一番话触动了,有人想起自己年轻时虽满腔热血,却无处施展,反被压抑多年。
有人忍不住开口道,“御史在官家面前就直言进谏,我等都有所耳闻,今日御史说这番话,想必是案情重大,不知能否解说一二,也让我等心中有个计较,方便日后做事。”
包拯顿了一顿,向众人道,“我现在不能说明,请各位见谅。各位都是在三司做久了的,想必,各自心里也都有个盘算。至于这案情其中的奥秘,我相信,以大家的聪慧,不出半月,必能明白。待到那时,不用我分说,大家所想,也必定是我与大相公所想。”
众人见包拯口风严谨,分毫不露,也只得罢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