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言语交锋,各探虚实(1 / 2)
('晨光斜照药堂门槛,云倾凰立于柜前,指尖轻点一包当归。她垂着眼,袖口微拢,将护腕中的薄刃悄然压在小臂内侧,动作如整理衣袖般自然。
“此药性温,补血活血。”柜台后传来低沉声音,“姑娘若气血两虚,单用此味尚不足为功。”
抬眼。那人立于药架之间,玄色长袍无纹,腰间悬一枚青玉环佩,面容清冷,眉宇间似有倦意,却掩不住眸底深藏的审视。
不动声色地收回手,“多谢指点。只是素来体弱,不敢妄加配伍,只求一味稳妥之药。”
“稳妥?”他缓步走出,站定三尺之外,“昨日在城南十字口,姑娘扑马救童,动作利落,关节发力精准——那可不是寻常养病之人能有的身手。”
话音平缓,却字字如针。
神色未变,反唇一笑:“王爷说笑了。只是恰好记得军中驯马之法,幼时听父亲讲过一二,闲来无事试着演练,未曾想竟派上用场。”
“哦?”微微挑眉,“宁某倒不知,闺阁女子也能习得军中秘技。”
“并非秘技。”语气清淡,“不过是膝撞马膝、以力破势罢了。若王爷以为其中有阴谋,大可报与刑部查办。”
轻笑一声,转身走向诊案,“姑娘言重了。本王不过一闲散宗室,怎敢轻易构陷良民?”
目光微凝——他终于自承身份。
缓步跟入内堂,脚步不疾不徐。四壁皆药柜,空气中弥漫苦涩药香。案上笔墨齐备,一方砚台边缘略有磨损,显是常用之物。
“既然来了,不妨坐下。”执壶斟茶,动作从容,“听闻姑娘归家后久卧不起,今日出门,可是病情好转?”
“旧疾缠绵,时好时坏。”在椅上落座,双手交叠置于膝头,“但不能因病废日,连药材都不识得几分。”
“说得是。”提笔沾墨,在笺纸上写下几个字,“心神不宁,夜寐多梦,脉象浮细——依症开方,可用酸枣仁汤加减。”
看着他笔锋流转,忽而问道:“王爷可知《北疆纪略》?”
笔尖一顿。
抬眸,“此书禁传已久,民间少见。姑娘从何处听来?”
“家中藏书阁曾有一册残卷。”语调平静,“提及风沙辨敌之术,说西北三十里外若有驼铃断续,必是敌军伪装商队。我不懂兵事,只觉新奇,便记下了。”
盯着看了片刻,忽然换了一支细毫笔,重新书写药方。
“有趣。”淡淡道,“那书中还说,若沙地蹄痕深浅不一,前重后轻,则马背负甲不均,乃疲兵之相。姑娘可曾读到此处?”
“未曾。”摇头,“后来那书被人取走,再未寻回。”
“可惜。”吹干墨迹,将药方推至面前,“否则,倒可多学些保命之法。”
接过药方,指尖掠过纸面,不动声色地扫过他袖口。一丝极淡的金线在暗处微闪——半枚虎符纹样,线条粗粝,非朝廷制式,倒像是私铸印记。
心中一凛,面上却只轻轻一叹:“王爷医术高明,但这药……怕是太贵了些。”
“不必付钱。”收回笔,“这帖药,算本王赠予姑娘的答谢礼。”
“答谢什么?”
“答谢你昨日救下那孩童。”站起身,踱至窗边,“若非你出手,那孩子此刻已在黄泉路上。本王虽不信因果,但也知恩当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