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章 一人单挑一亿,这才叫封神之战啊!(2 / 2)
网友参与对赌无需任何成本,若《哪吒2》未达百亿,可瓜分10亿;
若达標,仅需自愿购票(无强制约束)。
这种“稳赚不赔”的设计,本质是陈默用10亿保证金购买全民关注度,类似金融中的“看涨期权”。
其次,槓桿最大化!
10亿这个数字,而且还是现金,后面的一大串0,足以震撼所有人!
可是对於陈默而言,这个数字多吗?我相信哪怕是陈默,这个数字也绝对不算小数目了。
可是为什么他还是拿出来了?
因为这对於他而言是稳赚不赔的买卖,看到没有,单单是这个话题发酵之后,盛世影业的市值飆升的幅度就足以让他成倍地赚回来。
而从宣传层面来说,10亿现金撬动了超过一亿网友的自发传播,形成病毒式裂变。
他这是在用对冲基金思维做电影宣发,將观眾转化为免费『营销节点』。
而最核心的问题,是不可复製性,以及舆论战的终极解法!
作为公眾人物,一旦被人在道德层面进行指责,那么可以说是无解的!
结果,陈默用了不可复製的“钞能力”破掉了这一局!
当徐客、乌儿鱔等导演批判“营销过度”时,陈默直接甩出10亿存单,反问:“敢赌吗?”——將道德批判转化为財力比拼,让对手的“工匠精神”论显得苍白无力。
而他也创造了一个全新的营销模式,一个独属於他个人的独特的营销模式。
因为放眼全国,乃至於全球,也只有陈默这样一个,他创造了814福利节,疯狂撒幣!
所以,这一次他用钞能力来对赌,大眾根本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的!因为这就是陈默!
可是反观其他导演,是绝对绝对绝对不可能做出像陈默这样的举措的。
不是因为拿不出那么多钱,而是因为,他们只是导演!
徐客、乌儿鱔等人被记者追问“敢不敢对赌”时,只能以“艺术无价”搪塞,网友嘲讽:“ppt吹票房可以,掏钱证明不行。”
而这一次的营销带来的长期效应也是足以让同行无比头疼的。
因为可以想像此后春节档电影宣发被迫“透明化”,任何票房预测都会被网友追问:“赌注在哪?”——陈默无形中为行业立下新规。
从某种层面上来说,陈默直接给“吹牛”上税了!
陈默的10亿对赌,本质是一场『阳谋』:用绝对財力碾压行业潜规则,用娱乐化包装消解严肃批判,用零风险参与感绑定观眾利益。
它不仅是电影营销的巔峰之作,更揭示了商业社会的底层逻辑——当对手在道德高地指手画脚时,最好的回应永远是甩出一张他们付不起的帐单。”
这篇分析文章迅速引来了无数网友的围观。
“臥槽,原来小丑竟是我自己?”
“牛逼!別人是不敢钱,他是钱怎么越赚的越多了?”
“这投资回报率,简直离谱啊!”
“这波陈默真的在大气层啊!名利双收的典范!我愿称之为默神!”
“没毛病,以后就喊默神了,真正的营销之神啊!”
而陈默的10亿对赌营销如同一场颶风,不仅席捲国內影视圈,更开始在全球范围內引发连锁反应。
《好莱坞报导者》以头版標题《华国导演的“10亿赌局”:疯狂营销还是行业革命?》详细解析事件,称陈默“用华尔街思维顛覆传统电影宣发”。
报导指出,好莱坞虽惯用票房保底协议,但从未有导演敢以个人財富与全民对赌——毕竟“《復仇者联盟》导演罗素兄弟的净资產加起来可能也不够支付这种赌注”。
奈飞(netfli)全球內容副总裁在推特转发相关新闻並调侃:“建议陈默下次赌『流媒体播放量破百亿』,我们愿意接招!”
网友迅速p图恶搞:陈默s哪吒踩著奈飞l,配文“10亿刀,跟不跟?”
韩国媒体將事件称为“核弹级营销”,当地网友发起#韩国导演敢不敢#话题,疯狂@《与神同行》导演金容华。金容华在採访中苦笑:“我们电影圈还在討论『千万观影人次』,陈导演已经用『亿』做单位了……(擦汗)”
日本雅虎新闻下,网友对比中日导演收入差距:“新海诚《铃芽之旅》票房125亿日元(约6亿人民幣),陈默隨手就赌10亿……这就是『二次元强国』和『钞能力大国』的差距吗?(笑哭)”
高盛发布分析报告,將陈默的对赌策略类比为“娱乐化眾筹”:“10亿保证金相当於发行『票房期权』,观眾成为免费『做市商』——若成功,陈默获得百亿票房;
若失败,10亿成本已通过股价上涨和品牌增值收回。”
报告末尾调侃:“建议马斯克学习:下次赌betuk销量时,请直接晒帐户余额。”
这场始於国內围剿、终於全球狂欢的营销事件,最终被《时代》周刊总结为:“陈默用10亿人民幣买下了一张『全球最大电影票』——它的副券写著『21世纪娱乐至死宣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