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退票攻略风靡全网,这届观眾不好骗(2 / 2)

一下子就直接破圈了。

你要是详细说剧情,大家估计也就乐呵一下,毕竟电影都还没看。

可是特么的奥特曼劝架幼儿园,这么抽象的形容,吃瓜群眾一下子就能记住啊!

而且传播力度也完全和正儿八经的影评完全不同啊!

陈默的两篇影评的威力还是显露出来了,哪怕两家发了声明,但是反而有点適得其反的意思。

预售退票这种事情,其实过去有发生过,但是大多时候,其实都是零星的一些。

哪像这次,退到他们都发慌的程度了。

其中《封神第二部》的预售已售票退票率超过40%,而后续的预售票房增长也明显放缓了。

《射鵰之侠之大者》更夸张,预售已售票的退票率高达46%!

虽然他们並没有公布这种数据,可是媒体不是瞎子,这种数据根本也瞒不住啊!

很快地就被报导出来。

隨著《封神第二部》和《射鵰之侠之大者》的退票数据被媒体曝光,网络瞬间掀起轩然大波。网友和媒体纷纷惊嘆陈默影评的“核弹级”威力,相关话题迅速霸占热搜榜。

“臥槽,牛逼了陈默!不愧是你!这真的是一言定生死啊!”

“陈导的影评是『退票符』吧?蓝精灵伏地魔+奥特曼幼儿园,直接让观眾连夜扛著火车跑路!”

“建议以后电影宣发先给陈默打钱,否则一篇抽象影评就能让票房蒸发几个亿。”

“乌儿鱔和徐老怪现在是不是在跪求陈默刪博?(狗头)”

“退票率40%+?这已经不是影评的锅了,电影得多烂才能让观眾寧愿损失手续费也要跑?”

“陈默只是说了大实话,控评捂嘴的报应来了,活该!”

媒体也纷纷加入到这场流量盛宴当中。

《娱乐周刊》指出:“陈默的影评之所以能引发退票潮,关键在於其『破圈效应』——用高度抽象、极具传播性的比喻(如『奥特曼劝架』)击中大眾猎奇心理,使未观影的观眾形成先入为主的负面联想。”

《电影產业观察》则认为:“此次事件暴露了片方过度依赖控评的弊端。陈默作为业內顶级导演,其批评自带权威性,而点映期的信息封锁反而加剧了观眾对影评的依赖。”

甚至於连院线方都难逃媒体的追逐。

有院线经理接受採访透露,部分影院已开始调整两部电影的排片比例,“预售退票率过高会导致上座率预期暴跌,影院必须及时止损”。

此外,多家製片公司內部紧急开会,討论“如何避免成为下一个陈默影评的靶子”,甚至考虑“提前与陈默沟通影评倾向”。

只是有时候很多事情就真的很魔幻。

陈默自己本来也以为大家接下来的焦点应该放在即將来到的《唐探1900》的首映礼了。

可是结果证明了,他错了。

因为突然网络上开始出现了一波奇葩的“退票潮流”!

你没看错,退票特么的也变成了一种潮流。

网友们纷纷在社交媒体上晒出自己的退票截图,並配上各种调侃和创意文案,使得这一行为迅速成为一种奇葩的流行文化现象。

一开始是因为有网友模仿旅游打卡的形式晒出退票成功的截图,然后配文:“成功避开蓝精灵伏地魔,人生成就+1”

结果很快地就有网友发现这个很好玩,迅速跟上:“今日份快乐:退掉奥特曼劝架幼儿园,省下一顿火锅钱!”

有人晒出退票记录后写道:“连夜扛著放映机跑路,陈默的影评是我的指路明灯!”

还有人製作了“退票符”表情包,上面写著“陈默认证,此片必退”。

一些影迷甚至整理出退票攻略,比如:“如何绕过片方设置的退票障碍”,“哪家平台退票手续费最低”等等。

还有人有人晒出退票记录並p图成“伏地魔的退款通知书”,或者模仿奥特曼的语气写:“这个幼儿园,我不劝了!”

而媒体也跟著推波助澜起来,本来其实控评什么的,也是行业潜规则了,媒体通常也不会报导一部即將上映的电影的这类的新闻。

但是架不住这次控不住,根本控不住啊!

那他们自然不会客气了,毕竟,流量谁也不嫌多啊!

於是娱乐媒体迅速跟进,甚至还有营销號製作了“全网退票大赏”专题,进一步放大了这一现象的传播效果。

还有行內人士也纷纷现身说法,开始分析这多年难得一见的奇葩现象。

某业內人士表示:“这次事件反映了观眾对“控评营销”的反感,而陈默的影评恰好成为他们表达不满的出口。”

而事实上,就是陈默也完全没有预料到,特么的退票居然也能退出一股潮流来。

只能说这届网友是真的太会玩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