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找学校(1 / 2)
('等父母早饭吃完去上班,陈泽也出门复制东西去了。
看了一眼手机,某个人还没起床。
这年头已经有复印机了,但是价格昂贵,不过陈泽所在是北影社区,出门左拐,在一个十字路口再左拐,往前走就是北电,就算是拐了个大直角,也不超过700米的路程。
北电后头就是北影厂,陈泽可是个聪明的人,怎么可能跑外面花钱复印呢!
果断来到学校,11月学校还没放假呢,狭小的学校里依然充满着生机,年轻俊美的少男少女们,就算是冬天把自己裹成一头熊,也照样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陈泽是走读生,毕竟距离家是真的近,甚至很多时候,陈泽都是不走大门,而是翻墙回学校的。
直接闯入了办公楼,敲响了文学系老师的办公室大门。
“进来!”
陈泽推门而入,就看见一秃头中年男人,从教案那边抬头往门口看。
“陈泽啊,有事儿?”
眼前的寸头男人,叫王晋嵩,2002年本科表演班班主任。
“哟,王老师您在呢,我来蹭下学校的打印机!”
说着,陈泽就来到了打印机的面前,直接操作了起来。
“嘿,你小子写童话书没少挣钱,打印这点东西也要蹭学校的?”
“该蹭还是得蹭啊,我自个儿写的本子,可不放心外头的打印机!”
王晋嵩一听这个,立刻就站起来了:“你小子已经开始写本子了?我能看看吗?”
“我印一张您看一张,不过王老师,您这是来我们文学系蹭暖气啊?我们班那位呢?”
“就你怪话多,张老师打水去了!”
“嘿,这年末排戏,您这是来催本子了吧。”
“印你的。”
王晋嵩这是看进去了,没继续和陈泽闲聊,接过了陈泽复印出来本子,就直接坐在了复印机边上的座位上看了起来。
这一看,直接就沉了进去。
第一页的本子写的很平淡,就俩老人的对话,以及一些细节。
看起来更像是纪实片的风格。
原电影里,妻子是音乐教授,身份改为上海人,毕竟上海的小资,最符合这部电影的格调。
上海人就是给人一种“死都要死的很有格调”的感觉,符合原电影人设。
其他的就是本土化的一些修改。
第一页的对话到“老太太坐在椅子上莫名发呆”,戛然而止,王晋嵩立刻拿过来第二页继续往下看,看到这里他第一个反应,这是一个关于老年和死亡的故事。
这一下子就让人来了兴趣。
北电走的,就是西方探讨人性之类的艺术路线,这种题材太合他们的胃口了。
“嗯,这几个空镜头有点意思!”
第二页,第三页,第四页……
后面不知道又进来了一群人,一个一个都开始分着看剧本。
陈泽一点都不担心被剽窃,因为原著每一页上,都有一个印章,那是陈泽4岁那年抽到的人脉,四九城著名的印章大师“王桐姚”老先生,老先生外出看景的时候,看到了粉雕玉琢的陈泽,后来送了一枚印章给陈泽,希望陈泽将来君子如玉。
这位可是给伟大领袖等人都雕刻过印章的。
每一页上都有这个印章,这就是最好的防伪标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