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6章(1 / 1)
如果说大捷的事情让大明的百姓兴奋,但第二天的报纸却是让百姓们躁动了起来。
“去新疆种地?有没有搞错?这是认真的吗?”
“那边不是游牧民族和经济吗?怎么要耕种了?”
“前三年免除全部赋税,第四到七年免除八成,八到十年免除五成,第十一年开始交赋税?”
“瞎搞,这优惠条件开了跟没开是一样,那边是游牧,现成的耕地肯定没有多少,我们去也是自己开垦,一块荒地成为熟地短则三年,长则七八年。”
“笨蛋,那边有数以百万计的牛羊马骆驼等等牲口,那么就会有大量的粪便,草原不缺荒草吧,沤肥后撒入开垦的荒地中,只是一两年就能改造为肥沃、疏松、高产的熟地。”
“你这更是废话,牛粪马粪等等晒干后就是牧民们的柴火,你用来沤肥他们怎么办?你这不是拆西墙补东墙吗?”
“说你蠢你还不承认,年初的推出的新式煤炉和蜂窝煤别跟我说你家还没有使用,那玩意不比烧牛粪管用?”
“是管用,也非常好用,但那玩意能烤肉吗?不怕中毒吗?”
“愚蠢,你以为草原诸部是想吃烤肉吗?不,他们是没得选择,没有足够的烹饪材料和工具,若是有变故急需撤离,一只烤全羊能直接带走,一锅汤能带直接带走吗?
酱牛肉、小炒黄牛肉、芝麻羊肉、水盆羊肉、干焖羊肉、涮羊肉……土豆炖牛腩、白萝卜清炖牛肉等等,哪一个不比烤着的好吃?”
……
争论声越来越大,反正是各种奇葩的想法,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百姓想不到,脑回路清奇的不得了。
寒冷可以多穿点,那边盛产棉花,还有羊毛,保暖之物不缺;
水土不服多待几天,多吃多拉,自然而然的就服了;
语不通也不是什么大问题,迁移的又不止一千两千人,再说了环境在那里学就是了呗;
……
但最重要的一点原因就是那边离内地太远了,近则三四千里,远则六七千里地儿,中间隔着茫茫戈壁滩,去了那边后基本就回不了了,这和去中南半岛有很大的区别。
六七千里地儿,走陆路,至少得三四个月以上的时间,中间还极其的危险。
落叶归根,这是华夏所有人共有的思想。
但这份争论只是持续了一天便结束了,因为第二天的大明日报再次刊印了一项内容,让所有人疯狂,但却引发了更加激烈的争论。
第一问,迁移新疆的原则!
答:完全自愿,任何势力都不得强迫和劝说,违者严惩不贷!
第二问,迁移人数几何?
答:最多三十万,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
只是看了《迁移新疆四十八问》中的前两条,就再次引起了大明百姓的争论声,这一次更多的调侃和揶揄的意味。
“朝廷这前两条是真的吗?”
“完全自愿这一点可以理解,以如今的吏治来看,朝廷既然下达了明诏,就没有官员敢为了政绩敢这么做的。”
“对,毕竟咱们大明亿万人口,总有一些人想去的,几千、一两万还是有的!”
“就是这么个道理,人口众多这是优势呀!”
“但这个最多三十万人,是不是有点扯了,而且还是名额有限,先到先得,三十万人,不是三千、三万,背井离家数千里地图什么?”
“朝廷现在这么自信的吗?户部知不知道迁移中南半岛和新疆那是两个层次的问题?”_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