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瞎折腾,你想血本无归?(1 / 2)

('县城东,布匹交易市场。

人来人往,各色布料在摊位上铺开。

苏长河走进“瑞丰布庄”,店里货架上码着棉布、斜纹布,最显眼的是几匹的确良,摸起来滑溜溜的。

“要点啥?”布庄老板是个精瘦的老头,拨着算盘问。

苏长河把布料单递给老板,说:“我是巧手裁缝铺的老板娘介绍来的。”

接着指着那匹月白色的确良:“这个,扯六尺。”

又指向角落里堆着的粗棉布,“那个,来八尺。”

听到这话,周围挑布的顾客都看了过来,的确良是时下最时兴的料子,一尺要一块二,贵得很;粗棉布才三毛一尺,糙得能磨皮肤,这汉子买这么好的又买这么差的,图啥?

苏长河没管周围人的异样,老板量好布料,苏长河付了钱,抱着布料往“巧手裁缝铺”走。

清竹和孩子们几年都没有添过新衣服了,旧衣服补了又补,以前浑,让她们跟着受委屈,如今日子好起来,总得让她们穿得好些。

那粗棉布给自己做衣服干活穿,耐脏耐磨。

回到“巧手裁缝铺”,中年妇女正踩着缝纫机,见他拎着布进来,刚要打招呼,就看见他手里拿着的的确良。

“你这……”

她指着那匹月白色的确良,眼睛都直了,“这料子金贵得很,做件上衣得小半个月工资,干部家属都未必舍得买,你真下血本了!”

裁缝店老板娘小心接过布料,麻利开了取货单,“三天后来取,保准合身。”

苏长河接过单子揣好,看了眼布料,想象清竹穿上这个颜色一定好看!

从裁缝铺出来,苏长河赶着骡子车直奔供销社。

现在最要紧的就是搞钱。晚上抓鱼,上午卖鱼和给面馆供货,但下午的时间也要利用起来。

上次趁着下午时间去山上采药,虽然收获颇丰,但是太靠运气了,不能长久,得找其他赚钱的营生。

上辈子他开过星级酒店,最拿手的就是面点,发面的暄软、烫面的筋道、酥皮的层次,他闭着眼都能拿捏得恰到好处。

蒸的糖包能爆出流心,炸的糖糕外酥里糯,就连最普通的馒头,都比旁人做的多几分麦香。

这手艺,搁现在的县城,准能闯出条路子。

“同志,要十斤特一粉,五斤标准粉,再来两斤绵白糖、一瓶菜籽油。”苏长河往柜台前一站,报数干脆利落。

售货员还是那个戴眼镜的姑娘,见他买这么多细粮,笔都顿了下:“特一粉要票的,你有吗?”

“有。”苏长河掏出兜里的粮票,“多给我来点酵母,要新到的那种。”做面点,发面是关键,好酵母发出来的面才够喧软。

旁边货架上摆着些干香菇、黄花菜,他又抓了两把:“这个也来点,做馅料用。”

付了钱,把面粉、糖、油一股脑搬上骡子车,苏长河又往肉联厂赶。

这会儿肉联厂快下班了,剩下的肉都在打折处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