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真香定理(1 / 2)
('后厨的灶台上,五斤五花肉码得整整齐齐,苏长河把肉放进温水盆里,撒了把粗盐,用手反复揉搓,直到水面浮起一层淡粉色的沫子。
捞出来沥干时,肉的颜色亮了不少,透着新鲜的粉白。
接着是焯水。大铁锅里的水刚冒热气,他就把肉整块扔进去,丢了把葱段、三块拍裂的老姜,火不能太急,得让血沫慢慢浮上来。
他守在灶边,时不时用长勺撇去浮沫,眼神专注得像在做什么精细活计。
等肉焯得发白,他捞出来用冷水一激,肉皮瞬间绷紧,泛着水光。
然后放进去八角、桂皮、香叶是寻常的,奇的是里面混了晒干的陈皮和一小撮甘草。
陈皮和甘草是苏长河来的路上在中药铺买的,去腻,还带点回甜。
他蹲在灶前,手里攥着块棉布,时不时掀开盖沿瞅一眼。
锅里咕嘟着半锅卤汤,深褐色的汤汁里沉着块五斤重的五花肉,肥瘦相间,皮上的细毛刮得干干净净,在汤里浮浮沉沉,肉皮渐渐煮得发皱。
王翠兰把擦好的桌子又抹了一遍,忍不住凑到厨房门口:“二弟这是炖啥呢?咱不是说好了开包子铺?炖肉干啥?这肉价贵得很,别赔了本。”
苏老栓蹲在门槛上抽着烟,“急啥?你二弟心里有数。”
话虽如此,眼睛却不住地往厨房瞟。
苏老大拄着拐,在铺子门口转了第三圈,眼睛不住地往厨房方向瞅:“爸,要不我去催催?这都过了饭点了,再不开张,今儿的生意就黄了。”
正说着,苏长河掀开盖子,锅里的五花肉油光锃亮,麻绳勒出的纹路里浸着浓稠的卤汁,他头也没抬:“再等半个小时。”
半个小时后,他关火,把肉连汤倒进个陶瓮里,盖上盖子焖了会儿,嘴角才勾了点笑。
大嫂凑过来,看着陶瓮直咂嘴,“成了?闻着是香,不知道做的啥?可……能比福来馆的酱肘子强?”
苏长河没解释,只抱着陶瓮往堂屋走。
众人跟着围上来,苏长河掀开了陶瓮的盖子。
像是有股无形的气浪炸开,那股香味猛地扑出来,不是赵老四家酱肘子的齁咸,先是醇厚的肉香,接着是八角、桂皮的暖香,漫出点冰糖的微甜,接着是陈皮的清苦和甘草的回甘,最后全裹进五花肉的脂香里,浓得化不开,层层叠叠裹着人,不腻不冲,反倒勾得人舌根直冒津液。
再看瓮里的肉,皮是琥珀色的,肥瘦相间的地方浸着透亮的汁,用筷子轻轻一挑,能拉出细细的油丝,颤巍巍的,像是一碰就化。
“我的娘……这……这肉咋炖得这么香?”王翠兰倒吸口凉气,下意识地伸手想去捏一块,被苏长河用刀背轻轻挡了回去。
王翠兰盯着肉直咽口水:“这……这就成了?可咱不是开包子铺吗,咋做的卤肉?”
苏长河解开麻绳,用刀把肉切成薄片,每片都肥瘦相间,颤巍巍的,卤汁顺着刀缝往下滴。
“包子只有吃过的人才知道好吃,现在就饭馆这口碑,谁会过来买你的包子?口碑传不出去,有龙肉都白搭。卤肉不一样,一出锅,香味就出来了,是最好的宣传。”
“卤肉配着刚蒸的白馒头,不比包子差。”
苏老栓点头,喉咙动了动:“就是,咱这铺子空了仨月,再回开张,得弄点响动……闻着……比福来馆的酱肘子还得劲。”
苏明成看着那碗肉,唾沫咽了又咽,满脸的馋样,可还是担心:“就……就一盘卤肉?咱要跟福来馆抢生意,就靠这?”
香味像长了脚,没遮没拦地往店外飘。
街口路过的老汉刚走过,猛地顿住脚,猛吸鼻子,直往店里瞅:“啥味儿?这么香!”
旁边卖糖葫芦的小伙计凑过来,使劲嗅了嗅:“好像是新开的苏家饭馆!比福来馆的红烧肉香多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