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我能不急吗?(2 / 2)

并详细分析了在重负荷耕作条件下,该型拖拉机最终传动齿轮早期点蚀、齿面剥落等问题,导致传动效率损耗高,严重影响了农业机械化进程。

最重要的是,该文章不仅指出问题,还提出了一种结构极其巧妙,成本低廉却效果惊人的改进方案。

这方案一看就知道绝非纸上谈兵。

不仅数据详实,论证还严谨。

一看就是经过大量实践摸索得出的真知灼见!

文章一经刊出,瞬间就在机械学术界引起了一阵轰动。

毕竟现在全国上下都在齐心协力种粮食。

各地的拖拉机也确实存在能耗高,效率低下的问题。

许多资深工程师和学者看了文章都拍案叫绝。

纷纷四处打听这位横空出世的“远舟”,到底是哪个研究所的大佬,或者是哪位高校隐姓埋名的教授?

然而,整整一个月过去了。

这位“远舟”同志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杳无音信。

各方人马按图索骥,联系过去,却都石沉大海,得不到确切回复。

曾和平作为国家机械工业研究院的泰斗,一生致力于推动国家机械工业发展,最见不得明珠蒙尘。

久久等不到“远舟”的消息,他哪能不着急?

就在这时,门口忽然传来“叩叩叩”的敲击声。

“进来。”

曾和平揉了揉眉心道。

门打开了,一个约莫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走了进来。

看到来人,曾和平猛地坐直了身子,目光灼灼地看着他。

“卫民,怎么样?有消息了吗?找到那个‘远舟’没有?”

孙卫民叹了口气,脸上带着一丝疲惫和无奈。

“还没有,老师。我们按期刊编辑部提供的地址联系过了,那边部队回复说需要内部核查,但暂时还没有确切消息反馈回来。我们也试着通过其他渠道打听,但这个名字‘远舟’在圈内以前从没听说过,像是凭空冒出来的。各方都在找,但都没什么头绪。”

“怎么会没消息呢!”

曾和平有些激动地用手指点着那篇论文。

“你看看这思路!这见解!尤其是对现有结构弊病的剖析和这个改进方案的成本控制,简直是天才般的构想!这不是纸上谈兵,这是真正懂行、在一线摸爬滚打过的人才能写出来的东西!这样的人才,窝在一个部队信箱后面?这不可能!必须找到他!”

他站起身,在办公室里踱步。

“国家现在正缺这样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这篇文章的价值,远超十篇泛泛而谈的学术论文!他可能自己都没意识到他解决了多大一个难题!”

孙卫民理解老师求才若渴的心情,也为找不到人而苦恼。

“老师,您别急,部队系统比较特殊,核查需要时间。我们已经加急了,也托了那边军区的关系帮忙问。”

“我能不急吗?”

曾和平停下脚步,语气沉重。

“这么好的苗子,万一被埋没了,或者被其他事情耽搁了,都是国家的损失!再者,我还有个重要的问题需要和他当面探讨一下。一周!我再给他们一周时间,如果还没有准确消息,我亲自去打报告申请,我去一趟那个部队!我必须亲眼见见这位‘远舟’同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