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真假博弈(2 / 2)

终于,李经理将青铜觯小心翼翼地放回展柜衬垫上,摘下了手套,递给助理。

“器型是战国的觯,没问题。”他开口了,声音依旧平淡,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权威感,“皮壳老旧,大部分锈色也自然,流传有序的样子。”

他话锋一转,目光似无意般扫过陈墨白:“就是腹部这片锈,颜色沉得有些突兀,过渡略显生硬。而且……”

他顿了顿,仿佛在斟酌用词:“这分量,手感略轻了一点点。当然,也可能是保存环境造成的差异。”

句句点在高仿品最容易被质疑的地方!虽然语气平淡,却字字如针!

陈墨白心中暗惊,此人眼光之毒辣,经验之老到,远超预期!他几乎就要触及真相的边缘了!

场内气氛瞬间有些微妙起来。几位藏家也重新审视那件觯,低声交换着意见。

陈墨白知道,自己必须上场了。他推了推眼镜,上前一步,脸上露出恰到好处的、属于年轻专家的自信与从容:“李经理好眼力。这件觯确实有些特殊之处。关于腹部这片锈蚀,我们初步判断,可能并非自然形成,而是古代某种特殊的埋葬环境,或者后期某种偶然的污染侵蚀所致,具体成因还需进一步科学检测。至于重量,我们也曾疑虑,但考虑到其器壁厚度均匀,并无后期修补痕迹,或许与合金配比或铸造时的微小气泡有关。”

他这番话,既承认了对方的质疑(显得坦诚),又给出了看似合理的解释(打消疑虑),还抬出了“科学检测”(增加可信度),最后归于“存疑”(符合鉴定常态),应对得可谓滴水不漏。

李经理的目光再次落到陈墨白身上,金丝眼镜后的眼神锐利如刀,仿佛要穿透他的伪装:“哦?这位先生是?”

“敝姓白,受物主委托,协助处理此物。”陈墨白不卑不亢地回答。

“白先生年轻有为。”李经理淡淡地说了一句,听不出是夸奖还是别的什么,“看来对青铜器颇有研究。”

“略知皮毛,还需向前辈们多学习。”陈墨白谦虚道,心跳却微微加速,他能感觉到对方那审视的目光并未离开自己。

李经理不再看他,转而向周老问道:“物主打算如何处置此物?”

周老按照计划回答:“物主想寻一位真正懂它的有缘人,价格倒是其次,关键是能妥善保管,并愿意进一步探究其背后的故事。尤其……是关于那个奇特的标记。”他适时地提到了关键点。

李经理脸上依旧没什么表情,只是微微点了点头:“有点意思。这个标记……确实罕见。”他没有多做评价,但这句话本身,就已经表明了他对标记的关注。

他又询问了几个关于物主背景和器物来源的细节问题,周老都按照事先准备好的说辞,从容应对。

整个交谈过程,李经理都表现得极其谨慎和专业,没有流露出任何明显的购买意图或异常情绪,仿佛真的只是一次普通的业务考察。

但陈墨白凭借刚刚进阶的“共情”能力,却隐隐从对方那冰冷平静的外表下,捕捉到了一丝极其微弱却真实存在的……探究与警惕交织的复杂情绪。

他几乎可以确定,这条大鱼,不仅咬钩了,而且正在小心翼翼地试探鱼线的强度和鱼饵的真假!

短暂的交流后,李经理表示需要回去“研究一下”,便带着助理告辞离开,来得突然,走得也干脆。

看着他消失在门外的背影,陈墨白和林清瑶暗暗松了口气,后背却都惊出了一层细汗。

第一回合的交锋,看似平静,实则凶险无比。

对方派来的,果然是个极难对付的角色。

戏台已经搭好,主角已然登场。

真正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