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父亲教诲(2 / 2)

一阵寒暄过后,林承贤说道:“我先下矿井去看看大家伙。”接着转过头来问儿子:“你敢不敢下矿井?”

林秋水对矿井是啥根本没有概念,但他知道,和父亲在一起,总是最安全的,就大声回答父亲:“敢!”

大家都纷纷劝林承贤别带儿子下井,说道:“井下太危险,瓦斯爆炸过两回,我们平时也很少下去。”

这话漏了他们的底。其实,林承贤本意就是想借这个话题,来含蓄批评煤矿队的这几个领导脱离群众搞官僚,所以才故意问儿子敢不敢下井。因为他听到很多人反映,煤炭队的这几个头头,尤其是林山清,已经有半年多没下过矿井了。于是,林承贤让林秋水在院子里玩耍,自己带着人下矿井去了。

快到中午的时候,林承贤他们一行人才从井下上来。在食堂吃饭时,矿工们纷纷过来和林承贤打招呼,林承贤也热情地问候大家。趁着吃饭的工夫,林承贤对矿上几个领导说:“咱们吃完饭,一会儿先开个小会,下午再开个班长以上的大会,好好说说最近的情况。”

虽说林秋水才十一岁,但也大致明白是怎么回事。因为这几个月来,到家里找父亲的大多是阳山煤矿队的人。林秋水东听一句西听一句,事情的大概情况也就知道得差不多了。

原来,同村的林山清是阳山煤矿队的负责人,在打开局面以后,眼见着经济效益不错,人脉也逐渐拓宽,便动起了歪心思。林山清几次回到林承贤家说起工作,总是有意无意地透露出想要脱离乡里,自己单干的想法。有时还和林承贤开玩笑说,让他别在企业站干了,来阳山接着领着大家干,一年挣的钱够在单位干一辈子的。

林山清不仅言辞上大胆直白,在实际的人事调配与工作任务分配中,更是逐步贯彻推行自己的意图。

一时间,矿工们支持与反对的声音都很大。大家利用回家休息的日子,纷纷跑到林承贤家,急切地向他表达自己的立场观点。各方都把希望放在林承贤身上,希望他这个领头人拍板定案,明确煤矿队下一步的走向。

林承贤始终耐心倾听着每个人的意见,他没有急于表态,希望能听取更多人的想法。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搞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后,他与乡政府、企业站的领导充分交换意见后,确定了最后的解决方案。

受乡里领导的委托,企业站班子开会作出决议,林承贤去阳山矿宣布集体决定,并对煤矿队进行一系列调整。

那天下午,大会在煤矿队食堂隆重举行。林秋水也坐在会场的一角,倾听着大会的发言。当林承贤在主席台宣布集体决定时,会场里鸦雀无声,目光齐刷刷看向他,等待着上级的决定性政策。

林承贤在会上用严肃的语气,传达了乡党委、乡政府的指示,以及乡镇企业站领导班子开会做出的集体决定。他宣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首先明确了煤矿队继续归乡里领导,在人事安排上做出适当调整,张会兵任煤矿队书记,林山清继续担任煤矿队经理,对于矿上重大问题,煤矿队先拿出意见,报乡镇企业站批准后执行;在财务管理方面,煤矿队的资金开支不能一个人说了算,会计账目、会计报表每月报企业站财务;净利润实行“8515分成”,煤矿队百分之八十五利润以工资奖金形式分配给矿工,百分之十用于矿工福利,百分之五上交乡政府。这些措施的出台,让煤矿队重新回到乡里管理的轨道,保障了矿工的切身利益,彻底扭转了过去混乱无序的局面,纠正了种种乱象,消除了不安定因素,煤矿队又重获新生,焕发出勃勃生机。

林承贤每宣布一条举措,会场上就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压抑很久的人们,看到了光明的希望,焕发出了新的干劲。因为,这些勤劳朴实、憨厚善良的人们,把煤矿队已经当成了养家糊口的唯一指望。他们不希望把煤矿队搞乱搞砸,这可是全家人的饭碗啊!

第二天上午,阳光和煦,绿柳成荫。

林承贤带着林秋水去姑姑家探亲,从煤矿队到矿区宿舍,当中需要跨过一条宽阔的大河。河面上,一座长长的吊桥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吊桥由一根根粗大铁索和木板搭建而成,每走一步,木板都会发出“嘎吱嘎吱”的声响,伴随着吊桥的晃动,让人感觉到摇摇欲坠。

林秋水天生恐高,刚踏上吊桥,心脏就扑通扑通剧烈跳动起来,他双腿发软,每迈出一步都艰难无比,眼睛死死盯着脚下的木板,余光看见跳着细浪的水面,更是眩晕,不敢迈步。没挪几步,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畏惧和害怕,蹲在桥面上,哭泣起来,泪水顺着脸颊流淌滴落在桥板上。他双手死死抓住侧边护网,紧闭双眼,身体止不住地发抖,蹲在那里,一动也不敢动。

林承贤听到儿子的哭声,马上停下脚步,转身走到他面前。他大声训斥道:“哭什么!男子汉大丈夫,连这点困难都克服不了,往后还怎么面对更大的挑战?连个吊桥都害怕,那还怎么去大风大浪中锻炼?你平时不是最爱看打仗的电影吗?红军战士们强渡大渡河,面对枪林弹雨都不怕死,你连个吊桥都不敢过,那怎么行呢!你得拿出红军战士的勇气,战胜眼前的恐惧。”

父亲以前极少训斥他,一般都是和颜悦色给他讲道理。现在,林秋水听到父亲的训斥,立即止住了哭声。他听见父亲的教导话语,脑海中闪现出红军战士英勇冲锋的画面,浑身充满了力量,顿时站立了起来。

林承贤拉起儿子的手,一边继续向前走,一边绘声绘色地讲起红军过大渡河的故事:“当年,红军战士们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渡河,没有船只,没有桥板,可他们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爬在铁索上奋勇向前,有的战士甚至牺牲了自己的生命,为大部队开辟出一条生路。他们的勇气和毅力,值得成为每个人学习的榜样。”

林秋水静静地听着,不再害怕,不再恐惧,他仿佛看到红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看到他们为了理想和信念,为了人民的解放,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生活,不惜牺牲生命的壮烈场景。他心中涌起一股热血,勇气顿时战胜了恐惧。

他挺直站立起来,不再恐高,不再腿软,紧紧牵着父亲的手,大步向前走去。他在心里默默激励自己:“红军战士连死都不怕,我还怕这座吊桥吗?即便摔死,我也要做个像他们一样的英雄。”

父亲牵着他的手,正在源源不断给他注入勇气和力量。走到河中心时,吊桥晃动得更加厉害,林秋水虽然满头大汗,但心里不再畏惧,不再胆怯,眼神中充满了坚定和向往。他一步一步向前走着,在父亲帮助下,他终于成功战胜了这座让他起初恐惧不已的漫长吊桥。

在桥头,林秋水忍不住回过头来注目着这座桥,他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新生和成就。他知道,自己在父亲的鼓励和帮助下,再一次战胜了自己,战胜了恐惧。

现在,他面对着父亲,看着这个他以为永远不会倒下的巍峨靠山,他忽然感悟到,父亲当年在吊桥上牵着他的手,战胜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恐惧心,而是一种遮掩起来的浓烈父爱,一种永远不要放弃的人生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