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生意好,惹人眼(1 / 2)
('“刚出水的野生河鱼哟!新鲜得能蹦跶,六毛一斤!”
“大姐,纯野生的大草鱼,来一条嘛?”
……
“大哥,好眼光,这两条白鲢最肥,拿回家炖汤喝,保证鲜!”
……
“婶子,这条翘嘴刚好二块五毛三分钱,给您抹个零,给两块五就好,哎呀,不好意思,零钱没有了,您瞅瞅,这条大胖头鱼怎么样?”
……
整个家属院附近摆摊的小贩里,只有苏长河吆喝得最勤快,嘴巴嘴甜。
别人还慢悠悠为一毛两毛的价格争得脸红脖子粗,他这儿已经成交三单了。
无本的买卖,只要卖得出去,就是挣。
收入不菲。
苏长河取下草帽,伸手抹去脖子上的汗水。
桶里的鱼卖得没剩几条了,杂鱼、泥鳅等,也被抢购一空。
县城里的人不同于农村,生活条件更好,对吃喝也慢慢地讲究起来了。
农村人吃鱼,多是买条小鱼给娃补补,回家清水一煮,撒把粗盐,最多就是多放些猪油,都算是奢侈了。
城里人却不一样,来买鱼的大多是城里的工人家属,手里宽裕些,舍得往供销社跑,买细盐、打酱油、称胡椒粉,有的还会割块五花肉,做鱼炖肉。
同样一条鱼,县城里的人往往更挑剔。
苏长河的鱼新鲜、便宜,还好吃,自然有更多人来买。
日头爬到头顶时,筐里的鱼已经见了底,板车上只剩三条小鲫鱼了。
看暂时没客人,苏长河把秤杆往车把上一挂,开始低头数钱。
他从裤兜里掏出个用手帕缝的钱袋,倒出一堆毛票和硬币,蹲在板车后盘算着。
草鱼卖了五条,共十五斤六两,算下来九块三毛六;鲫鱼十三条,二十五斤出头,十五块;鲤鱼两条,六斤半,三块九;还有两只青蟹,个头不大,五毛一只,卖了一块。
“一块,两块……二十九块两毛六!”
他数了三遍,总共有二十九块两毛六。
这数字像团火,烫得他手心发颤。
苏长河也是挣过大钱,但还是激动不已。
但是眼下这个时代,厂里工人一个月工资也就三十来块,他这半天就挣了人家一个月的工资!
能不激动吗!
他抬头看了看天,日头正暖,照得人心里也亮堂堂的。
苏长河心里哼着曲儿,看着马路上人越来越少,都回家做饭了,想着要不要早收摊,回家给娃娃们做个油焖河虾。
……
街道上的行人稀稀落落的,卖早点的摊子早收了,只有几个挑着担子的货郎还在慢悠悠晃。
萧雨凝拎着帆布包从纺织厂出来,额头上沁着层薄汗,心里还惦记着昨天那口清蒸鱼的鲜。
她家男人昨儿吃了两大碗饭,直念叨“这鱼比食堂的红烧带鱼强十倍”,她今儿特意绕到菜市场,想碰运气再买两条。
远远就看见苏长河的摊子,竹筐里空荡荡的,只稀稀拉拉地滴着水。
正蹲在地上,背对着街面,手里捏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指头捻着钱票一张张数,嘴里还念念有词。
萧雨凝脚步顿了顿,眼睛一下子瞪直了。
这么多钱?
看他数钱的架势,少说也得二十块!
这可不是小数目。
她男人在纺织厂当车间副主任,一个月工资才四十七块五,这卖鱼的这一上午就挣了小半个月的工钱?
萧雨凝想起昨儿晚上,丈夫说的话:“那卖鱼的一天顶我三天。”
当时她还不以为然,此刻亲眼瞧见这堆钱,眼皮子忍不住跳了跳。
说不眼红是假的,谁不盼着手里钱越多越好?
可转念一想,萧雨凝又松了口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