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我是真的疯了(2 / 2)

“有,刚从河里捞的,条条活泛。”

苏长河掀开竹篓上的水草,里头的鲫鱼“啪嗒”蹦跶。

忙乎见,苏长河还简直厨艺高手,传授一些做饭的小窍门。

“同志,这鱼咋煎才不粘锅?我每次煎都碎成渣。”

苏长河手里称着鱼,头也不抬地答:“锅烧到冒烟再倒油,鱼身擦干别带水,煎的时候别老翻,一面定型了再转另一面,保准完整。”

旁边立刻又有凑过来:“那炖鱼汤咋能白呢?我炖的总清汤寡水。”

“大火烧开,转小火咕嘟,中途别开盖添水,扔两块姜片,炖到汤发白再放盐,鲜得能掉舌头。”

“要是想更浓,把鱼煎过再炖,油香混着汤鲜,更绝。”

苏长河笑着补充。

苏长河说的头头是道,那些小媳妇们每回都拿小本子记上。

一传十,十传百,都知道这有个卖鱼的小伙子,做生意实惠,鱼新鲜,饭还做的特别好。

大婶们特别喜欢他,还要给苏长河介绍对象,知道他已经结婚了,还觉得可惜了。

日头爬到头顶时,竹篓里的鱼已经见底了,苏长河数了数称,今儿的鱼卖了整整三十五斤,收入比昨天多了七块钱。

他匆匆收了摊,赶回家做饭,今天做土豆红烧肉配白面馒头。

刚到下班点,苏长河就来了:“给你送的午饭,土豆红烧肉配馒头。”

林清竹接过饭盒,看着大太阳:“你和我一块吃吧!”

苏长河摇摇头说:“我得赶紧回去发面,下午还得出摊。”

苏长河帮她把饭盒塞进随身的蓝布包,

“快进去吃,凉了就不好吃了。”

林清竹就看着苏长河人停骡子不停的赶回家。

昨天包子买的好,今天想增加到两百个包子,香菇猪肉的多做五十个,笼屉不够了,也得再做点。

苏长河扛着上山砍回来的藤条和竹子又做了两个笼屉。

收拾完这些,径直到王大爷菜地。

王大爷正蹲在韭菜畦里除草,听见脚步声,抬头瞧见是苏长河:“长河,你干啥来了?”

谁不知道苏长河的心思就不在种地上,以前犯浑不种地,现在变好了也不肯老老实实种地。

王大爷开玩笑试探说:“咋?还来买菜?”

苏长河点点头笑:“王大爷你真猜对了。”

王大爷草都忘了拔:“你昨天买的那些……都卖光了?”

“嗯,卖光了。”

苏长河说得轻描淡写,对于王大爷无异于晴天霹雳,人都傻了。

这小子竟然真的将包子卖出去了?

几百个包子全卖光了?

我的天,他是怎么做到的。

难道他的包子真的特别好吃???

王大爷咽了口唾沫,搓着手上的泥,小心翼翼地问:“你……你真会做包子?”

苏长河笑得谦虚:“瞎琢磨的,会一点。”

说着指了指韭菜畦,

“王大爷,今儿韭菜给我来三十斤,白菜要三十斤,都拣鲜嫩的。”

“三十斤?”王大爷被惊得嗓门都拔高了:“你喂猪啊?”

“不是。”

苏长河随意的应道,往白菜地瞥了眼。

“今儿打算多做二百个包子,昨天做的几百个,都不够卖……。”

王大爷:……

这二流子。

真了不得了!!!

…………

把菜搬上车,苏长河驾着骡子车匆匆回到家。

连口水都没顾上喝,就扎进了灶房,和面、剁馅、包包子、上锅蒸,直到把笼屉搬上车,带着几百个包子匆匆赶到县城。

……

与此同时县城里,今天下午李记家没出摊,是张记出摊。

张记老板正指挥伙计:“把那几笼刚蒸好的搬出去!趁热乎,吆喝起来!”

伙计们手脚麻利,抬出四笼包子摆在长条案上,白气腾腾的,倒也引了些路人侧目。

张记老板发现,今儿街上比往常人要多,还都围着他的摊位打转,像是在特意等什么。

张记老板心中犯嘀咕。

我有这么受欢迎吗?', '')